援疆医疗专家冬奥雪场当医生:手脚冻伤,也要提供第一时间救护

中新网
2022-01-10 17:22
摘要

援疆医疗专家、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铁门关医院常务副院长吴昊天,是北京冬奥会中国滑雪医疗保障队的一员,也是新中国第一代“滑雪医生”。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铁门关医院常务副院长吴昊天。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铁门关医院供图

“一旦运动员出现状况,‘滑雪医生’作为‘排头兵’,会在4分钟内赶到伤员位置,为运动员提供第一时间的救护。”将参与北京2022年冬奥会医疗保障的吴昊天目前正在紧张训练,强化各项技能。

援疆医疗专家、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铁门关医院常务副院长吴昊天,是北京冬奥会中国滑雪医疗保障队的一员,也是新中国第一代“滑雪医生”。

北京冬奥会分冰上项目和雪上项目两大类,雪上项目主要设在北京延庆赛区和张家口崇礼赛区。吴昊天在崇礼赛区负责赛道医疗保障,也是医疗保障的最前沿。

冬奥会中国滑雪医疗保障队合影。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铁门关医院供图

北京冬奥会是最具影响力的国际体育盛会之一,冬奥会运动项目大多具有难度大、危险性高等特点,其造成的运动损伤多为高暴力伤害且伤情急重,这给冬奥会的保障带来了巨大挑战。

根据项目特点,参与医疗保障的人员都是从急救技能方面比较突出的医院重点遴选出来的,不仅急救和骨科救治技能要突出,还要具有过硬的滑雪技术。

吴昊天介绍,很多人都不知道作为“滑雪医生”的艰辛。在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雪场中,他们早上九点就需要跪在雪地上练习心肺复苏、趴在陡坡上练习气管插管,手拿出来一分钟不到就冻得僵硬,疼得厉害,每次训练结束都冻得手脚麻木、全身冰凉,很多人的手脚脸都被冻伤。

“为了提高滑行精确性、缩短救援时间,我们在训练中只能机械地重复一个个枯燥的动作,形成肌肉记忆。”

吴昊天介绍,我们没有任何现成的培训资料,白天训练,晚上还要鏖战到深夜讨论和制定救援方案,以确保在遇到突发情况都有成熟的应对方案。

“在训练时,还需要背着15公斤的救援装备在冰面和陡坡上练习滑行,摔倒和受伤都是家常便饭。”

“我们没有缆车、没有雪橇,也没有摩托,有的只是脚下踩着的滑雪板、怀里捂着的急救药和背上背着的救援装备,我们只能自己滑过去。”吴昊天说。

吴昊天(左二)进行现场应急演练。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铁门关医院供图

即使这样艰难,从冬奥滑雪医疗保障队建队之日起,没有一个人退缩、没有一个人掉队,“滑雪医生”们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应对准备,为冰雪运动提供强有力的医疗保障。

吴昊天表示,虽然训练过程非常艰苦,但会全力以赴做好奥运服务保障工作,向全世界展示来自新疆的“滑雪医生”的风采,给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铁门关医院争光,给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争光。

(原标题《援疆医疗专家冬奥雪场当医生:手脚冻伤,也要提供第一时间救护 》)

编辑 董雯静审读 韩绍俊审核 党毅浩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