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中国医疗保险教育论坛”1月8日在线上举行,该论坛由“中国医疗保险教育论坛”理事会主办,南方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承办。各地专家学者齐聚线上,就医疗保险理论与专业教育教学相关问题展开研讨,来自高校、医院、保险企业、政府等部门部门专家及近8万余名观众在线参加了论坛。据悉,该论坛是我国医疗保险高等教育领域的专业组织,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青年教师水平,培育医保专业领军人才”为组织使命。
南方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院长王冬教授主持论坛开幕式,他表示,随着国家医保改革深入推进,如何培养医保工作者愈发重要。南方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面向医保人才需求,开办了医疗保险专业,致力于培养优秀医保工作者。通过这次论坛,将进一步加强医保教育模式之间的互学互鉴。
南方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院长王冬教授主持论坛开幕式。
南方医科大学刘叔文副校长在论坛致辞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完善应急医疗救助机制。”推动医疗保险教育事业发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关键举措。当下,人民健康和医学教育受到社会高度关注,要积极探索医疗保险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大力推进高素质医疗保险人才培养。
广东省医疗保障局韩惠东处长在致辞中表示,“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健全全民医保制度。高校理论研究、课堂教学,如果能与医疗保障事业发展同向而行,必将相互促进、互相成就,形成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中山大学申曙光教授就《“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进行了深入解读,他主要论述了“小医保”到“大医保”的演变和“十四五”时期医保发展的内涵,同时对新时期医疗保障事业在筹资、支付、监管等方面的挑战和应对策略进行了阐释。
中山大学宣建伟教授从道德风险、共付机制和逆向选择等医疗保险的基础问题和挑战出发,提出采用基于疗效、基于财务、基于适应症等的创新支付方法,符合我国当前医疗保障发展所处的阶段,在罕见病、肿瘤等领域运用具有可行性。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袁向东副院长重点分享了《按病种分值付费(DIP)操作参考》的相关内容,他认为DIP支付具有简单明了、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对推动医院精细化管理,助力医疗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医保、医院和患者的三方共赢,具有积极意义。
南开大学朱铭来教授介绍了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概况,对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政策环境、保障能力和发展机遇进行了探索,对比分析了广东、重庆、浙江、上海、北京等地的惠民保发展现状,他认为惠民保较好地发挥了对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充作用。
本次论坛还举行了第六届乐凡杯全国医疗保险专业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对全国医疗保险专业系列教材(第二版)深入研讨,就一流本科建设、医保专业申报、医保教育发展等多个主题广泛交流。专家学者们多层面、多视角分享了各自学校的教育教学经验。
“中国医疗保险教育论坛”理事长、江苏大学周绿林教授,在总结发言中表示,本次论坛充分反映了社会各界对医疗保险教育事业的高度关注,交流研讨对于高校立足新时代,推动我国医疗保险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原题《推动医疗保险教育事业发展 第六届“中国医疗保险教育论坛”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