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422133”主框架加快建设宝安,宝安区委七届二次全会召开部署了这些任务
深圳特区报记者 叶志卫
2022-01-07 20:00

1月7日,宝安区委七届二次全会召开。会议透露,宝安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定为6.3%,着眼于解决当前发展最现实、最迫切的需求,宝安以“422133”为主框架,牵引带动其他各方面工作共同进步、协同发展。

记者了解到,“4”是指打造燕罗国际智能制造生态城、石岩科创城、深港先进制造业合作区、桃花源升级版科技创新中心4大制造业基地。宝安将按照深圳在宝安布局的4大制造业片区,通过加快推动土地空间“二次开发”,腾出规模化、连片的优质产业空间,用来承接市里的战略级重大项目。

第一个“2”是指打造2大总部区域。宝安规划建设九围国际总部区、机场东临空经济总部区2个高规格、高水平、高能级的总部基地,吸引高端企业总部集聚,提升宝安的引领力、辐射力、带动力。第二个“2”是指建设好宝安中心区、深圳西部市级中心2大城市功能中心区。

“1”是指推动107国道(宝安段)市政化改造。第一个“3”是指加快教育、医疗、社会治理3大社会民生领域建设,通过扩量、提质,不断满足辖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第二个“3”,是宝安为实现以上目标而正在重点推进的交通、国土空间提质增效、大招商3大专项行动,为宝安新一轮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动力。

大会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会前,宝安区委书记王守睿传达了上级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相关要求,部署全区疫情防控工作并要求各单位迅速落实。部分参会人员请假在一线落实防疫工作。

读特+

什么是“422133”?

“4”:做实四大制造业片区"基本盘",以战略级空间承载战略级项目

坚持制造业立区,全面推动存量产业空间整体统筹、连片整备、科学规划,实现"保量、限价、优质、可持续",以规模化的优质空间落地优质项目,重构产业格局,促进产业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①:加快推进燕罗国际智能制造生态城规划建设。按照"面向世界、引领未来、全国示范"的定位,推动燕罗街道36.5平方公里整街统筹,分期完成9.36平方公里土地整备,其中连片产业净地6平方公里,形成连片产业空间12.2平方公里,承载全市重大产业项目、重要战略布局,服务全市"高标准开发建设大型产业集聚区,高水平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产业"。今年完成燕川、罗田、塘下涌、山门片区3.2平方公里土地整备;推动礼鼎半导体等项目投产,开工建设华润微电子集成电路生产线,加快打造国际智能制造生态城。

②:加快推进石岩科创城规划建设。推动石岩科创城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光明科学城"三城"联动,聚焦大湾区关键技术突破及科技成果转化,打造集"智能制造、教育研发、生态宜居"于一体的高端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完成铁岗-石岩水库水源水质保障工程,释放19.3平方公里的优质空间,新增建设用地4平方公里,布局一批高水平应用研究机构、转化平台,保障“补芯强链”重点企业、关键项目的空间需求。发挥石岩南高新区、石岩东先进制造集聚优势,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③:加快推进桃花源"升级版"科技创新中心规划建设。整合全区科技创新载体资源,实施"1+3"创新工程,以桃花源科技创新生态园为核心,尖岗山-石岩南、铁仔山、新桥东3个高新区为支撑,打造具有生态本底的升级版科技创新中心。优化提升、精心建设1平方公里桃花源主园区,为创新型优质企业落地提供"总部驿站",打造成为深圳的产业"名片"和"会客厅"。重构3个高新区23平方公里土地、1000多万平方米优质空间,营造创新型企业梯度协同发展的集群生态。

④:加快推进深港先进制造业合作区规划建设。依托前海,对标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统筹会展东周边14.2平方公里土地,建设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应用的新型深港合作平台,推动香港科研与深圳制造优势互补,打造对外开放、服务香港,依托香港、服务内地的前沿阵地。在合作区探索新型管理模式,服务港人港企港资港技。

“2”:打造两大总部"根据地",集聚全球一流资源要素

发展总部经济是提升宝安制造业价值链地位的内在需求,要结合宝安的产业基础、交通优势和生态资源,因地制宜规划建设高规格、高水平、高能级的总部基地,吸引高端企业总部集聚,提升宝安的引领力、辐射力、带动力。

①:规划建设九围国际总部区。着眼建设对外开放门户,打造依山傍水、面向世界500强企业和国际机构的"总部院子"。积极推动九围2平方公里优质空间释放,通过"政府主导+规划引导+利益统筹",加快周边6平方公里升级改造,引进跨国企业区域性、功能性总部和研发中心,打造山水产城和谐共融的国际化总部区,助力深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②:规划建设机场东临空经济总部区。充分发挥机场内外联通功能,全力构建"双循环"关键节点。统筹机场东4.6平方公里连片土地,加快推动海陆空铁"六位一体"交通枢纽建设,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加快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积极申报综合保税区,规划建设国际创芯港。集聚一批航空运输、服务、物流、跨境电商总部企业,建设国际品质的空港都会区,助力深圳成为新发展格局的先行示范者。

“2”:做强两大中心区"主引擎",辐射带动全区高质量发展

落实市"西协"战略,集中优势资源重点建设宝安中心区、深圳西部市级中心,进一步增强城区功能,改善城区环境,汇聚高端人才,支撑产业发展。

①:提升宝安中心区发展能级。充分用好前海"扩区"政策赋能,做好规划衔接,提升中心区建设标准,加快打造设施更完善、功能更强大、品质更高端的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新中心。加快推进湾区书城、滨海文化公园二期等重点项目规划建设,高标准建设国际化高端商业街区,将每一个工程做成精品。全面打通中心区内外交通循环,加快推动轨道、高快速路和主次干道建设,打造滨海岸线连续步行空间,提升中心区慢行系统的通达性。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数字经济、科技创新、金融服务、高端商务,完成魏桥集团等总部项目用地出让,以"互联网+"未来科技城为核心建设世界级数字技术研发应用中心,不断提升产业辐射和发展带动能力。打造深圳西部市级中心。

②:统筹沙井、新桥、松岗片区,建设人、产、城有机融合发展、品质卓越的西部市级中心,增强引领带动周边区域协同发展的能力。重塑空间形态,科学统筹安排空间和用地功能,适度超前规划,有序开发建设,集中布局优质企业总部基地、区域生产性服务业中心,构建网络化、生态型的城市空间形态。提升城市品质,强化城市美学引领,加强建筑设计审查,整合自然、历史文化资源,营造人文与生态融合的魅力空间。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科学谋划轨道多站换乘枢纽,完善路网建设,提升片区交通可达性。扩大优质民生供给,因地制宜布局一批与区域发展相匹配的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满足群众教育、医疗、住房、文化、体育等需求,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品质城区。

“1”:全力推动市政化改造107国道"主动脉",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的核心走廊

推动实施107国道市政化改造,让"深南大道"贯通深圳东西,成为深圳不断增添魅力、活力、动力、创新力的"动力轴""活力带"。加强与市有关部门沟通对接,统筹推进道路改造、综合管廊建设、地下空间开发和城市品质提升,推动107国道市政化改造与地铁20号线二期建设同步启动,保留主干道功能,强化节点转换,拉通东西向道路,完善慢行系统,缝合城市空间。坚持科学、系统、前瞻思维,统筹规划107国道沿线城区,释放一批优质增量空间,提升沿线城市风貌和空间承载力。结合全区产业布局,规划建设新安段、铁仔山段、机场福永段、立新湖段、沙井新桥段、松岗段等六大产业节点,形成"高精尖新"现代产业发展轴。

“3”:打造三大专项"新名片",厚植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坚持把营商环境作为第一品牌、第一资源、第一竞争力来抓,全力以赴提供最便捷的交通保障、最高效的对接服务、最优质的发展空间,全方位提升宝安的吸引力。

①:推动交通专项建设。坚持把交通建设作为重要民生工程和发展基础工程来抓,强力实施"交通强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推动并服务好机场三跑道、T2航站楼、深大城际、穗莞深城际二期、深中通道、沿江高速二期和轨道12号线、13号线等重大交通设施建设,协调深莞城际等在宝安设站,打通区内断头路,改善交通微循环,优化交通组织,进一步提升交通的层级、量级、能级,推动宝安交通进入"主轴时代"。

②:完善大招商机制。充分发挥"1+4+5+10"大招商机制作用,强化指挥部统筹职能,加强功能组分工协作,完善工作机制,发动街道深度参与重大项目招商。实施精准靶向招商,坚持既要"五谷杂粮"更要"诗和远方",重点面向战略级、关键性、补链强链等优质项目,有的放矢、精准招商。打好招商组合拳,实施全球招商大会平台招商、园区招商、协会招商、投资机构招商、以商招商等多渠道招商,重点发挥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的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金引进优质项目。

③:实施工业园区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全面梳理、整治提升全区工业园区,通过政策驱动、利益撬动,拆除重建一部分,转型升级一部分,腾挪出一批优质产业空间,实现"空间等企业"。牢牢把握城市更新的主导权,推动城市更新从"项目要更新"到"城市需要引领更新"的转变,更好服务先进制造业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的落地。出台旧工业区综合整治提升、工业保障房等激励政策,支持区属国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鼓励社区股份合作公司、社会主体全面整治提升旧工业园区。完善工业用房租金指导价格发布制度,全力稳租金、稳预期。

“3”:夯实三大民生领域"硬底板",助力宝安核心竞争力提升

在全面补短板、强弱项、优功能的基础上,重点解决好教育、医疗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大力提高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让良好的生活环境成为推动宝安发展的吸引力、竞争力、生产力。

①促进教育扩量提质。超常规推进学位建设,新增学前教育学位2500座、公办义务教育学位2.92万座、公办高中学位7800座。推动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建设。新组建2个教育集团,提高集团化办学覆盖率。深入推进"双减"工作,联合整治校外培训机构,提升课后延时服务质量,减负不减质。实施名师工程和"雏鹰""新秀""薪火"计划,提升队伍整体素质,用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

②加快补齐医疗短板。推动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扩建二期等3家市投市建医院项目建设,加快区中医院扩建工程二期开工建设,完成深圳国际会展城综合医院产业遴选。成立街道公共卫生委员会,完成街道公共卫生服务分中心建设,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机制。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深化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

③:创新城市管理和基层社会治理。实施街道创新示范行动,每个街道打造"一个工业园区、一个城中村、一条道路、一座公园、一条绿道"示范点,以点带面、整体提升。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坚决防止大拆大建;严格做好科学绿化工作,全面加强古树名木规范管理,严禁大规模砍伐迁移城区树木和过度修剪。强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加强规范化管理和执法监管,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

加快推动智慧城区建设,将智慧智能作为城市的基础和标配,与城区、片区、园区、项目一体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编制宝安数字化城区建设导则,让城市管理、社会治理更聪明、更智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和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和产业,共建共治共享高品质民生幸福城。

实习编辑 李依林 审核 刘春雨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叶志卫)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