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居湾区之心、挺立湾区之巅、引领湾区之先。在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全面深化前海合作区改革开放等重大工作中,宝安是重要参与者、建设者,特别是前海“扩区”后,宝安首次成为国家级战略的主阵地。
宝安中心区。(资料图片)
宝安区第七次党代会提出“打造国际化湾区滨海城”。作为前海“扩区”的主要承载地,宝安全面做好机制对接、区域空间联动、平台项目衔接,加快探索行政区和经济区适度分离的新型管理体制,正在成为内地与香港关联度最高、合作最紧密的区域之一,对外开放优势得到全面强化。依托优越的区位、深厚的基础和特有的政策优势,宝安完善“一轴四廊五核多节点”城市发展空间格局,正按照“湾区CBD”标准踔厉奋发,更好服务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更强助力深圳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作用。
提效率 构建湾区“一小时交通圈”
从宝安出发,一小时的时间,你可以去哪里?海路,宝安机场客运码头去广州、中山、珠海、港澳均在1小时内;陆路,外环高速开车直驱坪山,沿江高速可去东莞,未来深中通道通车20分钟到达中山;铁路,穗莞深城际通达穗莞,地铁12号线、20号线未来通达东莞,深茂高铁直驱粤西;航空,宝安机场不到2小时可飞抵上海,一小时的空驶里程可以抵达大半个中国……
从公路到空港,从轨道到跑道,“海陆空铁”同频共振,宝安便捷的交通将大湾区一大批城市串珠成链,便利了群众的差旅出游。作为一名经常出差的商务销售人员,宝安居民黄静文深刻感受到宝安交通的迅猛发展。“以前仅仅依托机场的优势,乘机出差比较方便。随着交通的快速发展,我的出行方式变得多样,不管是去广州、上海还是澳门,都很方便。”黄静文说。
目前,机场东高铁综合枢纽规划深入开展,穗莞深城际二期、深大城际开工建设,地铁12、13号线建设加快,外环高速、南坪快速二期建成通车,广深高速、机荷高速改造和妈湾跨海通道、石清大道、东明大道建设扎实推进。宝安已经建成轨道1、5、6、11号线和20号线一期,总里程72.9公里,站点35个。轨道、城际、高速、主次干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让宝安的交通更通畅,市民出行也更便捷。
随着“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双改”示范等重大机遇落地,宝安交通发展正进入“主轴时代”。为建设与“湾区CBD、深圳主城区”相匹配的综合立体交通网,1月4日上午,宝安区打响交通建设三年攻坚战,将“分级分类、滚动推进”道路建设项目216项,推动全区道路总里程由当前的1649公里增加至2024年的1800公里,路网总密度由7.31km/km2提升到8km/km2,并实现10分钟内上下高速公路的目标。珠江口东西两岸深度协同,宝安正日益成为链接内外循环的重要节点。
促开放 不断拓展交流合作
“在这里,我们拥有更多实现跨行业合作的机会。”进驻宝安区深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简称“创业基地”)的企业招财猫品牌管理(深圳)有限公司负责人潘健崑表示,依托创业基地这一平台和宝安、深圳的产业优势,该公司可将香港顶级的设计理念和产品更好地辐射、推广到全国乃至全球。
创业基地是一个以文创、科创为核心的创新创意园,透过“自成一格”的创意理念,打造了一个“网媒+电商+实体店”的手工创作产品平台。在这里,深港澳三地青年找到了“家”的感觉,不仅有了创意工作空间、生活空间,还享有后勤保障空间等一揽子配套。
成立于2018年的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协会,一直以来致力于凝聚粤港澳三地青年的力量,促进三地交流、和谐共融,为有效搭建创业就业平台作桥梁。该协会创会主席李培在近几年来坚持走访粤港澳大湾区各个城市,致力于让会员深入体会内地发展的蓬勃潜力,在这片热土上干事创业。
在新纳入前海合作区的四大片区中,29.36平方公里的会展新城及海洋新城片区傲居前海合作区北部,未来这里将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全球、面向未来,成为宜居宜游宜业的国际化绿色生态新城。海洋强国战略下、世界级湾区中,深圳提出将全面加速“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宝安区第七次党代会报告中也提出,要高起点布局海洋发展新兴战略,统筹海洋资源,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助力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据深圳市特区建发海洋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艾伏军介绍,海洋新城是将协同港澳,立足湾区,面向世界,积极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先锋范例。而另外一边,中国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类展会高交会首次将部分展位移师宝安,进一步推动了深圳国际会展中心进入国际视野,加速其会展业务的拓展。未来,这里将吸引大量产业主题展会进驻,促进会展新城产业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项目流等资源集聚。
高品质 凸显“大美宝安”滨海元素
“观海听涛、寻书觅音、漫步绿荫,诗意生活不用去远方,沿着宝安中央绿轴游玩,多长的假期都不会厌!”宝安居民程燕萧如是说。市民的体验最能说明真实情况,在宝安中心区,走出家门就能坐享水石林荫的园林生态;在赏滨海落日的同时,可以入场聆听音乐会;夜幕繁星下,还能欣赏美妙的灯光水秀……
记者从宝安区湾区发展事务中心获悉,宝安通过国际咨询完成了中央绿轴规划设计,完成了湾区书城(含民俗馆)设计方案,规划用地面积约60万平方米,南北长约1200米,东西宽约380米(两侧道路中心线)。体育中心、海滨广场、青少年宫、图书馆、欢乐港湾、演艺中心等文体资源串珠成链,滨海廊桥连通在即。此外,宝安还将新建平峦山公园、铁仔山公园、碧海湾公园和西湾公园山海廊道,新增铁岗水库-凤凰山-石岩水库-阳台山生态环,规划研究凤凰山森林公园-宝安教育城-机场东空铁枢纽-深中通道门户区-西湾公园空港山海环,倾力打造连山通海的休闲慢行廊道,满足市民休闲、健身、娱乐的多样化需求。
宝安致力于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高品质生态环境,让“推窗见绿、四季见花、处处是景”与市民相伴相随。“最近我们常走绿道,沿着河畔边走边看美景,内心充满了获得感和幸福感。”宝安居民赵蓓是一位健身爱好者,每逢周末或者节假日,她都会约上亲朋好友一起去健步走,她说,“高标准的绿道,体现了设计者和运营者的匠心和爱心。”记者从区水务局了解到,在河流水体稳定消劣的基础上,生态修复工作正深入开展,排涝河人工湿地、蚝乡湖公园、铁岗水库排洪河等8条碧道已建成,定岗湖、潭头河、排涝河3个湿地公园成功开园。今年,宝安将继续高质量推进碧道建设,并建成航港湿地、塘头湿地及宝石湖生态库等湿地,推动城区品质大变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聚焦“湾区生态核、绿色智创城、山海宜居地”目标,打造一流生态环境品质、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区、鸟语花香美丽家园,宝安生态环境不断为优化营商环境“加码添力”,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宝安管理局获悉,2021年,全区PM2.5降至18.9微克/立方米,臭氧降至135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率提升至94.2%。宝安区申创的国家级气候宜居品牌“中国气候宜居城市” 日前已通过专家评审,并通过了公示期,宝安又将新添一“国字号”招牌,这是对宝安舒适气候和生态环境大幅改善的充分肯定和褒奖。
(来源:宝安日报)
编辑 汪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