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深圳市规划土地监察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庆祝大会重要讲话和对广东、深圳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国土空间提质增效”专项行动有关部署,持续深入开展违法建设治理三年攻坚专项行动,严守违法建设“零增量”,加快 “减存量”。全市通过执法拆除、城市更新、土地整备、历史遗留违建处理、完善手续等多种方式,治理各类违法建设5034.37万平方米,顺利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年度工作任务,取得显著成效。
1月13日,宝安区对沙井街道沙四社区幸福家园北侧1处违法建筑进行拆除
加强统筹协调 合力推进治理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违法建设治理工作,成立查处违法建筑和处理农村城市化历史遗留问题领导小组,由市长担任组长,加强治理工作组织领导。市规划土地监察局不断强化统筹协调、监督检查,落实“严起来”工作要求,采取“长牙齿”硬措施,严格开展卫片执法监督检查,强力推进违法用地清查整治、乱占耕地建房摸排整治等专项行动。各部门依职责积极配合各项治理工作。各区严格落实属地政府违法建设治理主体责任。一线执法部门严格执法、履职到位,形成合力推进治理工作有效开展。
3月23日,光明区对玉塘街道田寮社区塘口工业区1栋违法建筑进行拆除
理顺工作机制 完善治理规范
制定《深圳市违法建设治理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治理工作内容、目标和要求。修订完善《违法建设治理之内业核查工作规范》,规范治理数据上报及核查工作。建立健全全市违法建设治理“一张图”数据库,加强数据核查,实现平台上报、位置落图、网上核查、系统发布。创新统筹监督机制,建立定期通报制度,确保治理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4月7日,龙岗区布吉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规划土地监察队)对布吉街道锦龙路15号两栋违法建筑进行拆除
强力拆除新增 强化综合监管
保持高压,“拆”字当头对新增违建“零容忍”,形成一拆到底的态势。实施最严密的巡查防控,强化日常网格化巡查机制,对新增违建依法第一时间控停,严格实行“四清两断、全面控停、实现裸楼”。组织开展“规划土地监察在行动”等违法建筑集中拆除专项行动,不断掀起违法建筑拆除热潮。建立完善多部门联动协同机制,城市管理、住房建设、水务、供电、供水、燃气等部门依职责加强协调联动,禁止为违法建设各环节提供便利,实现违法建设“全链条”监管。强化考核问责,将违法建设治理工作纳入年度区政府绩效考核,有力督促责任落实。建立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通过12345举报投诉热线、官方网站、社区宣传等多种渠道,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主动接受市民群众的监督。
2021年4月27日,龙华区对民治街道龙塘社区腾龙路与大洋西街交会处14栋违法建筑进行拆除
尊重客观事实 解决历史问题
充分释放《产业类和公共配套类历史违建处理办法》政策红利。市规划土地监察局加强工作指导,制定处理工作操作指引、格式文书、审查细则等配套文件;完善处理信息系统;加强处理工作人员业务培训;组织赴各区基层、企业进行座谈调研,第一时间解决处理工作难点堵点;对各区先进经验及时总结并全市推广。各区全面摸排调查辖区内产业类和公共配套类历史遗留建筑总体情况,广泛动员股份公司、企业和个人申报处理;针对相关企业积极引导,点对点、面对面主动服务,重点突破典型案例,实现以点带面。截至目前,全市已有共计6647栋(建筑面积约1789.09万平方米)历史遗留建筑申请处理,2263栋(建筑面积640.11万平方米)完成初审,740栋(建筑面积252.74万平方米)取得处理证明书,另有386栋(建筑面积65.48万平方米)完成简易处理。有效盘活了股份公司、企业存量资产,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8月12日,南山区完成中百旺信工业区59栋历史遗留建筑确权发证
行稳致远,久久为功。下一步,全市规划土地监察队伍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系列指示批示精神,深入打好违法建设治理攻坚仗,以“零容忍”态度坚守违法建设“零增量”底线,加强对严重影响公共安全、人居环境、生态环境、社会治理等的违法建设进行治理。综合施策,加快“减存量”,深入开展产业类和公共配套类历史遗留建筑处理,进一步强化多部门联动治理模式,通过农地入市、城市更新、土地整备、专项治理、工业园区升级改造、扶持实体经济等政策“工具箱”合力,共同疏导治理各类违法建设,为深圳“双区”建设提供有力空间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