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克人统一欧洲

段亚兵
2020-07-02 10:12
摘要

法兰克福是枢纽城市。

法兰克福是枢纽城市。

莱茵河是德国的母亲河。德国的许多城市都坐落在莱茵河畔。在中部城市法兰克福也能看到一条长河,名字叫美因河,是莱茵河一条大的支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美因河大桥可能算是法兰克福最好的景点。缓缓流过的美因河将城市分为两半。迎着大河清风在桥上走一走,站在桥上看看大河两岸的美景,实在让人感到惬意。桥长约200米,桥面平直宽敞。桥上行人如织,桥下游船穿梭,站在桥栏杆边任清风吹拂,极其爽快。桥栏杆上有无数把连心锁,看来这里也是年轻情侣们喜欢拍照留影的地方。数不清的连心锁是热恋者们爱情的信物,不管后来这一对恋人是结婚还是分手,起码当他们锁上这把锁、把钥匙扔进大河波涛里的那一刹那,他们心心相印、情浓意蜜,让人感觉到的是热恋和幸福。

这是一座多次建造的古桥,初次建桥的时间是12世纪。起初是一座木桥,屡屡被洪水冲断;1235年改建成一座红砂岩石桥;进入工业时代,随着人流、物流量越来越大,1926年旧桥被拆除,建造了一座新石桥。二战中古桥被炸毁,直到1965年才按原貌修复。19世纪以来,美因河上已先后架起大铁桥、和平桥、携腿桥等18座宏伟的桥梁。然而人们最喜欢的还是这座久经风霜的古桥,成为法兰克福最有名的旅游景点。

法兰克福是德国中部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城市。凡是进入德国的飞机有两个转机城市,如果是到德国南方一些地方,会在慕尼黑转机;如果目的地是德国北方的一些城市,就会在法兰克福机场转机。每次转机时,我们总会抓住机会逛一逛这座名城。

导游一般会将商务车停放在市中心的一家地下公共停车场里。从停车场出来走不远,就到了热闹的城市中心广场。这是一个舒适的广场,市民们或举办着一些庆典活动,或在广场上散步,或坐在椅子上休息,或带着孩子们玩耍,始终洋溢着和谐温馨的气氛。就算是外国游客在这里观光游玩,也很容易感受到这种温馨气氛。广场四周的高楼大厦里面有各种商店和餐厅。我们在商店里购物,我的徕卡照相机就是在这里的专卖店买的;在酒吧和咖啡厅里休息,品尝清爽的德国啤酒和醇香的德国咖啡;在餐厅里就餐,在一个挂着鱼招牌的餐厅里品尝了当地美食——美因河里的淡水鱼,肉质细腻、味道鲜美的烤鱼,让人难以忘怀。

法兰克国王为城市取名

我们说到日耳曼民族众多部落中,有一个法兰克部落,是日耳曼民族中最出色的部族。法兰克国王中最出色的国王叫查理曼大帝,他为这座城市取名为法兰克福。据传,一次查理曼大帝打了败仗,逃到了美因河边。天将拂晓,大雾弥漫,不知道从哪里渡河好。危急之中,浓雾中突然出现了一只母鹿。富有野外生活经验的查理曼,一直盯着母鹿看它往哪里走。母鹿在河流中的一处河湾里涉水过河了。见此情景查理曼大喜,指挥军队跟随着母鹿过河,全军转危为安。为这件事,查理曼大帝下令在此地建造一座城市。“法兰克福”的含义是“法兰克人的渡口”。

如果说第一次统一欧洲的是罗马人,那么罗马帝国崩溃后,第二次统一欧洲的就是法兰克人。下面开始讲法兰克人统一欧洲的故事。

公元五世纪的欧洲大地,有点像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小国林立,诸侯混战。五世纪晚期,有一个名叫墨洛维德的法兰克人,建立了一个名叫墨洛温的新王朝,经过长达三百多年后,终于登上了西欧霸权的顶峰。加洛林王朝是墨洛温王朝的继承者。

加洛林王朝的国王查理曼大帝(公元742—814年)统治了法兰克44年。他在位期间建立了囊括西欧大部分地区的大帝国,在行政司法、军事、经济及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都有建树。查理曼热衷于打仗,具有高明的军事指挥才能,在他40多年的统治期间,出征54次,征服了西欧大部分地区。法兰克人的历史也证明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道理。查理曼大帝的帝国包括法国、德国、瑞士、奥地利、比利时、荷兰大部分地区,以及意大利的部分地区。自罗马帝国衰亡以来,欧洲又一次出现了统一的局面。

要说明的是,虽然都是统一欧洲,但查理曼大帝统一的欧洲与罗马帝国统一的欧洲范围大不一样。查理曼帝国的面积大约只有西罗马帝国的一半。统治重合的地区包括比利时、法国、瑞士和意大利北部;罗马帝国另有英国、西班牙、意大利南部和非洲北部,这些地区查理曼大帝的力量没有到达。但查理曼也有独特的地方,他把德国纳入了帝国统治的版图。想当初罗马帝国曾多次从莱茵河出击,想征服日耳曼人的这块土地,但未能完全如愿。一段时间里,罗马帝国的统治力量最远曾到达了易北河,但因守不住,后来又退到了莱茵河。

查理曼大帝与罗马城里的基督教教宗建立了密切的政治关系。罗马帝国崩溃后,基督教成为统一欧洲的一种重要力量。东罗马帝国的女皇伊琳娜想通过教会将权力扩充到西欧,但遭到罗马教会和查理曼大帝的双重抵制。799年,罗马贵族要监禁罗马教皇利奥三世,利奥躲到查理曼控制的安全地带,两人由此成为同盟关系。800年圣诞节时,查理曼迫使教皇利奥三世,在罗马的圣彼得教堂里为自己进行了一次公开的洗礼。仪式上,教皇利奥三世把一顶皇冠戴在查理曼的头顶上,宣布他为罗马人的皇帝。

利奥三世这样做,一方面是因为查理曼大帝曾经帮助他渡过难关,算是一次回报;另一方面想要借助查理曼大帝的力量恢复罗马教廷的权威。经过这次仪式,查理曼大帝拥有了“奥古斯都与皇帝”的称号,但他同时也保留了“法兰克和伦巴第国王”的日耳曼称号。

查理曼的出生地是亚琛。翻开德国的地图可以找到这个德国最西部城市。亚琛位于科隆西边几十公里远的地方,地处德国、荷兰、比利时三国交界处5公里的地方。全城只有24万人口。亚琛是一座环境优美小巧的山城,四面环山,森林茂密。进入中世纪的城门,游客们仿佛进入了童话世界,经历了千年风吹雨打的亚琛大教堂,神秘神圣日久弥坚;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市政厅古朴厚重,尖尖的塔顶高耸入蓝天。亚琛也被称为温泉城,散发着硫黄味的温泉遍布全城。

令游客们难以理解的是,如此偏僻而袖珍的城市为什么会是法兰克大帝国的首都?如果穿越时空回到1200年前,来到鼎盛时期法兰克帝国的这个首都,就会知道当时查理曼帝国广袤的欧洲领地里,亚琛可是地处中央位置。亚琛虽小但是查理大帝的故乡。他非常喜欢自己小时候长大的地方,就将法兰克帝国的首都定在这里。查理大帝坐在雄伟的宫殿里(就是今日的市政厅)发号施令,统治着大半个欧洲。因此亚琛被有些历史学家称为“欧洲的摇篮”,查理曼大帝被尊称为“欧洲之父”。如果有谁想要了解一下查理曼大帝在欧洲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只举一个例子就能说明问题:扑克牌里的红桃K原型就是查理曼大帝。

今天的亚琛在历史长河激流的冲刷下,失去了往昔的帝都权力和威严容貌,变成了一个令人喜欢的旅游城市。亚琛国境线上有个三国的界碑,每一面分别写着德国、荷兰、比利时的国名。据说许多亚琛人,住在德国,工作在荷兰,购物在比利时。这里也因此被誉为德国“最国际化的城市”。

继承权分裂了帝国

人类历史上,各民族或国家曾经实行过各种各样的继承权法。对地位、权力和财产,有的实行长子继承权法,有的平分给男性的后代,有的女性后代也可以继承。不同的继承权法会造成不同的结果。而法兰克民族的继承权法,可能是造成历史沿着一条不同寻常道路发展的法律原因,让原本有可能统一的欧洲至今处于分裂状态。

法兰克民族实行的是将财产(包括王位)平分给几个男性继承人的继承权法。

查理曼大帝一共有5个儿子,但是儿子们活不过长寿的查理曼大帝(72岁谢世),4个儿子先他而离世。虔诚者路易成为唯一继承人,王权自然传到了路易手里。路易又有4个儿子,分别是洛塔尔、丕平、路易和秃头查理。由此开始出现问题,儿子们在父亲活着的时候就开始了对王位的争夺。

840年,老皇帝虔诚者路易去世。几个儿子又为继承权整整打斗了3年。最后的结果是于843年签订了《凡尔登条约》。一些学者评价这个条约是“现代欧洲的‘出生证’”。按照这个条约,3个儿子平分了欧洲(此时丕平已死,少了一个继承者)。继承权是这样划分的:作为长子的洛塔尔拥有皇帝称号和以古都亚琛为中心的中部王国,地盘粗略包括今天的荷兰、比利时、瑞士、阿尔萨斯-洛林和意大利。老三路易得到了东部法兰克王国,约相当于今天的德国。老四秃头查理则统治了帝国西部的广大地区,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法国。(史蒂文·奥茨门特著《德国史》32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

按照这种继承权法,查理曼大帝的儿子的儿子们继续分裂国土,曾经一统欧洲的法兰克王国越来越碎片化,变成了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德国尤其是这样。

搞清楚欧洲这段历史的实际演变状况就可以知道,虽然在后来的近代历史上德国人与法国人经常打打杀杀、成为势不两立的死敌,但他们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查理曼大帝,实际上他们就是一家人。

如果将法兰克王国与古代中国做一番比较,就可以看清楚“大一统中国”与“分裂的欧洲”为什么如此不相同的历史原因(起码是原因之一)。中国在周朝以前实行的是分封制,周天子不断地将国土分给属下的诸侯国,结果自己的地盘反而越来越小。到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的地盘小得比一个小诸侯国都不如;而且内部还要搞分裂,出现了东周国、西周国并存的局面。各个诸侯国为抢地盘、争人口,互相打斗,蚕食别国,壮大自己,造成了春秋战国时混战割据的乱象,老百姓苦不可言。秦始皇统一中国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中国从此走上了一条统一的道路。后来的中国也有分裂的时候,比如说三国、南北朝等。但是,中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统一的时期长,分裂的时期短,整个大的趋势是走向统一。如果当时欧洲与亚洲能够互通消息,查理曼大帝要是听到了、见到了秦始皇发明的大一统政治制度,而且愿意学着做,那法兰克王国可能会是另外一种局面,欧洲也可能走上了统一的道路。

如果真的是这样,后来的世界会怎样发展变化,就是想破脑袋也难以说得清楚。

编辑 李林夕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