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评|顺着威胁群众的“百种方法”查下去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王森
2021-12-29 01:52

舆论猛烈抨击下,山东平度市对着群众叫嚣“有一百种方法去刑事他儿子”的干部,终于受到了停职调查处理。

这件事表面看反映出某些干部素质不高、作风粗暴的问题,而本质上更折射出当地政治生态的乱象。因此,调查处理决不能止步在个人层面。“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打击群众的“百种方法”并不一定是虚张声势,举全市之力“耗”信访群众的案例也很可能曾经发生过。还公众一个令人信服的处理结果,不能忽略了这些重要的线索,必须顺藤摸瓜查下去。

平度这位官员的这段录音,话里话外透着“杀气”,但绝非莽夫之勇,听上去反倒颇为“专业”。正是这份“冷静”,让人不寒而栗;恰是这般知法玩法、执法枉法的“纯熟”,令人细思极恐。

的确,在利益多元的社会,信访诉求并不一定合理合法,甚至出现过激行为,但这毕竟是少数。何况,很多时候,正是某些官员的戾气激起了群众愤怒、激化了矛盾。若这位信访者确有违法犯罪情节,大可在普法和警示后报案处理。事实上,大概还真抓不到什么“小辫子”,以至于这位干部要声称可以用“上百种”方法刑事处理家人。把罗织罪名表现得如此明火执仗,将危及他人说得这样理直气壮,这位相当“懂法”的干部,究竟视法律为何物?

更致命的是,这“上百种”方法若非被媒体曝光,很可能真的成为了现实;即便有所收敛,如此威胁,也会让信访群众心生恐惧,丧失对政府的信任、对公正的信心。某些地方、某些官员视信访为麻烦,把信访群众看作刺头,百般怠慢,甚至打击报复,这种现象仍然存在。如今,强力的监督下,明目张胆的暴力拦访少了,但“暴力”却有转进了“地下”的迹象。某些地方、某些官员为了“解决麻烦”,追求粉饰太平,给截访、拦访披上了“法律外衣”,动辄以寻衅滋事等罪名恫吓群众,一些案例已经引起法界和舆论关注。

这样的做法,不仅挑拨、破坏人民群众与政府的关系,寒了群众的心,更大大损害了法律的威信、浪费了法律资源。山东平度这位信访干部说话相当有底气,当地的公检法是否有“内应”,这位信访干部背后又是否有“后台”,上级领导是否知情、授意或默许这种滥用法律行为,这一连串问号,亟待纪检监察机关深入调查。

法律要维护社会秩序,也要维护公平正义。依法信访,是人民合法权益,是群众追求公平正义的一种渠道,应当受到法治保障。群众遇到困难,向政府反映,恰恰体现了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做好信访,也是着力化解风险、解决纠纷矛盾,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的一项重要工作。深入学习“枫桥经验”,引导群众依法信访、合法做好信访接待,夯实法律这块信访工作的基石,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法治风尚和法治环境,才能更好地将群众合理诉求解决在实处、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实处。

(原标题《特评|顺着威胁群众的“百种方法”查下去》)

编辑 高原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张雪松 李林夕


(作者: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王森)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