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岗中学郝银龙:法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立德树人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慧怡 文/图
2021-12-14 15:00
收录于专题:专题 | 宝安教育
摘要

郝银龙呼吁未来学校能从师资、课程内容和课时上对法治教育进行保障,也呼吁校外资源的法治进校园活动做到有持续性与精品化。

“85后”青年教育工作者郝银龙今年9月刚刚调任松岗中学副校长,负责教学教研工作,巧合的是,松岗中学是宝安区法治教育样本学校,而郝银龙于“七五”普法期间(2016年-2020年)在宝安区教育局工作,负责的正是全区教育系统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我如今虽然不直接对接法治教育工作,但从教学教研的角度来说,德育和教学不可能分开,课堂不仅仅是学生接受学科知识的渠道,德育与法治教育也渗透在所有教学之中,因为教育的目的最终是立德树人,缺少法治教育的育人一定是有所缺失的。”

郝银龙。

“七五”普法期间,宝安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工作亮点颇多:全区中小学都有一个来自法院、检察院、公安等司法行政一线单位的法治副校长;“宝安法治大讲堂”线上微课堂活动受到师生、家长的欢迎;“宪法教育大讲堂”活动在全区学校实现全覆盖;开展青春法治护航行动,创建42所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

从师范大学毕业后,郝银龙在新安中学做了八年高中老师并在校担任校团委书记,可以说是与学生接触最频繁的老师,这些年与学生的亲密接触也让他对青少年教育,包括法治教育,有了更深入的思考。青少年法治教育为何如此重要,不仅要渗透在课堂中,还要采用模拟法庭、法治情景剧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法,用手抄报、法治主题征文、法治主题演讲等方式让学生以输出带输入。郝银龙的体会是,信息化时代,学生面临太多诱惑,“身临其境”的体验方式更符合学生的兴趣和接收方式。

也正因为青少年法治教育如此重要,经历了从一线教师,到青少年法治推动者、学校管理者的角色变化与不同阶段的思考后,郝银龙呼吁未来学校能从师资、课程内容和课时上对法治教育进行保障,也呼吁校外资源的法治进校园活动做到有持续性与精品化。

“道德与法治近年来被列入中考科目,大家都越来越重视,但仍然不够。我认为,目前课堂上对内容的把握还应进一步加强,例如是不是应该增加一些课外实践的内容,因为好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应该是将法律与个人生活结合起来,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法律条文。轻文字记录而重实践,以此习得的法治思维将让学生受益终生。”郝银龙说,例如,公检法司等部门可以以经手的案例、搜集的数据为基础,打造一门有宝安特色的精品课程,再依托法治副校长等渠道送进校园。

(来源:宝安湾)

编辑 刘春雨 实习编辑 江茜  审核 麦苗茵


(作者:​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慧怡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