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的雪车比赛,将出现上海运动员的身影。目前,共有四名从田径“跨界”而来的田径选手在备战冬奥会,这其中,就有“上海冬奥会第一人”邵奕俊。
2018年的平昌冬奥会,邵奕俊作为舵手参加了男子四人雪车比赛,在高手如林的平昌获得了第26名的成绩。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是他的第二届冬奥会,“主场作战”的邵奕俊,希望能赛出中国运动员的精气神。
备战冬奥会的日子很繁忙。但每天紧张的训练之后,孝顺的邵奕俊总会给远在上海的妈妈发来微信,或是打个视频电话报个平安。每天一早,妈妈会给邵奕俊转项前的教练、奥运亚军隋新梅发一条微信,报个平安,告诉她一些关于儿子训练生活的情况。
有空的时候,邵奕俊也会给隋新梅发来微信,聊聊天——这个“铁三角”,成了邵奕俊备战冬奥会期间最坚实的后盾。
“他很聪明,是当舵手的料”
在田径队所在的莘庄基地,邵奕俊在上海队时的教练隋新梅笑着说:“在跨项前,邵奕俊连真正的雪都没好好见过。”
在2015年之前,邵奕俊是一名颇有前途的铅球新苗,师从隋新梅。
土生土长在上海的邵奕俊,童年里很少有与冰雪相关的记忆。2008年,他进入上海田径队后苦练铅球,把大把的青春与汗水献给铅球场,梦想像偶像刘翔一样能走上奥运会舞台,为国争光。
命运转折发生在2015年,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后,中国雪车国家队成立,“跨界跨项选材”在全国范围铺开——许多上海输送的田径运动员“跨界跨项”走上新赛道,成为雪车队的一员,也开启了运动生涯的新篇章。
邵奕俊因身高、体重等优势,被国家队教练一眼相中,这个几乎没怎么见过下雪的上海男孩,由此开启自己的“冰雪奇缘”。
“转项之前,我从没滑过雪,也从没滑过冰,而且我还恐高。”邵奕俊坦言,进入国家队初期,自己的心情很复杂。好在,经过系统训练,他在这个新项目中找到乐趣。邵奕俊说,是创新的“跨界跨项”选材模式和上海市体育局的支持,改变了他的人生。
现在的邵奕俊作为雪车国家集训队的队长,不但代表中国雪车第一次登上了冬奥会的舞台,也让中国男子雪车在国际赛场取得了一席之地。而从进入国家队开始,他就担任四人雪车的舵手。
“上海人嘛,脑子聪明,掌舵的需要更多的智慧。”隋新梅说,铅球的经历给了邵奕俊爆发力和速度,上海男孩特有的内秀和聪慧给了他“聪明劲”,这是高速刺激的雪车运动必备的技能。
“练铅球的时候,他的块头就不大,训练比赛靠的都是脑子。”
“从躲在最后到走到第一排”
在隋新梅的眼中,邵奕俊是一个有点内向、害羞的男孩。但这些年再回队里,他变了。“结实了,讲话声响了,和弟弟妹妹们讲话就像个负责任的大哥哥,跟国家队的新名字‘大俊’挺般配的。”
隋新梅对刚进队时这个内向的男孩还记忆犹新,她分享了这么一段趣事儿。
“刚到队里的时候,邵奕俊都不敢大声说话,说话前总要举手。我就跟他说,你再举手,我就罚你10块钱。”说到这里,隋新梅开怀大笑,“可是他那时候一个星期爸爸妈妈给他的交通费只有20元,这么一来,他每次想要举手的时候就犹豫了,后来就改掉了这个习惯,胆儿也慢慢大了起来。”
也就是那么一个曾经“躲”起来的男孩,在这些年的磨砺中成为了一个男子汉。因为驾驭雪车需要一定的体重,邵奕俊边吃边练,这让他看起来既结实又精干。
为了能在这个全新的领域中有所收获,他甚至改变了自己的性格——每次训练或赛后研讨,他都会跑到前排,拿着笔记本记下外教说的话。为了能充分领悟外教的指导,邵奕俊还自学英语,阅读大量的雪车专业书籍,甚至还去补充相关物理知识。
担任雪车队队长的邵奕俊,已经成为了“主心骨”——去年疫情期间,外教在国外远程指导,邵奕俊和助教一个屋,帮着一起准备训练材料,带着队员们落实每一天的紧张训练,承担起了队长的应有责任。
雪车队的大哥哥家里的大暖男
当年从上海去沈阳参加测试,邵奕俊迈出了转项的第一步。这第一步对于还显稚嫩的他而言,有期待,更多的是未知,甚至担心。毕竟,那个时候,雪车,甚至雪上项目,对于中国而言,都是一个陌生的领域。
但等他到了国家队,参加完第一届冬奥会,和世界上的好手过了招,他眼前的目标也渐渐清晰了起来。
“他嘴上说得不多,但我看得出来他的努力。”隋新梅说。雪车风驰电掣,四人雪车的最快时速可达140公里。这过程中,运动员稍有不慎便会受伤,邵奕俊也不可避免地受过伤,还被撞出了脑震荡。
隋新梅心疼他,发微信叮嘱弟子:“受伤就说明细节还没做好,要多向教练请教,抠细节,避免伤病。”邵奕俊有空的时候,总会和教练聊聊天。隔行如隔山,有些要点却是相通的。
“我隔一段时间就会叮嘱他,训练要避免伤病,每天训练好要做治疗,不要怕晚,也不要偷懒。”邵奕俊总会把教练的叮咛记在心上,随着冬奥会越来越临近,他的状态也越来越好。
在隋新梅的眼里,邵奕俊这个上海小孩的“乖”,成就了他的严以律己。去年,雪车队回上海集训,队里有规定,吃住在基地,不能回家,邵奕俊不折不扣地遵守队里的规章制度——过家门而不入。妈妈来看他,母子俩也只是在基地的门外,隔着栏杆见了面。
在邵奕俊备战冬奥会的过程中,伤病算不了什么,有件事却对他打击颇大。在平昌冬奥会代表中国参加第一届冬奥会之后不久,邵奕俊接到了父亲病危的消息。这对邵奕俊而言,就像晴天霹雳。
邵奕俊从小是个孝顺的孩子,以前在上海队训练,每个周末放假,一周去奶奶家看奶奶,一周回自己家和爸爸妈妈聊聊天,已经成为他训练之外的全部。
而爸爸最终离他和妈妈而去,让他短时间内无法接受。隋新梅看到大俊留胡子了,疼在心里。只要有空,她就会给邵奕俊留言,说说话,和妈妈一起,关心着他的成长,“我对他说,爸爸在天上也会为你加油鼓劲的,你要坚强,努力回报他对你的好。”
虽然离家很远,妈妈和隋新梅都牵挂着他,邵奕俊也慢慢走了出来,笑容重新回到了他的脸上。前不久,邵奕俊在队里光荣地入了党,带领着雪车队向着梦想继续前进。
东京奥运会上,邵奕俊的同门师妹、上海姑娘宋佳媛获得了宝贵的女子铅球第五名。他第一时间给隋新梅发来了祝贺的短信:“隋导,祝贺您,北京冬奥会,我也要为国争光!”。
(原标题《他是“上海冬奥第一人”!邵奕俊:从铅球转项的中国雪车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