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新样板”,人民调解成功率达99.6%
深圳特区报记者 方慕冰 通讯员 贺轶群
2021-11-18 21:27

“人民调委会的工作的确高效、快捷、给力。如果在以前,我们与企业产生劳动纠纷,可能最先想到的是打官司,但是现在不会了,通过劳动争议调委会就可以解决。”11月1日,在富士康龙华园区,一位刚刚参加调解的员工这样说。

人民调解工作是促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的重要举措,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龙华区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践行“枫桥经验”,创建人民调解“区-街道-社区”三级模式,扩大调解员专业队伍,创新性建立“500米公共法律服务圈”“法律ATM”“诉源治理非诉解纷中心”等,打造全方位、立体式、多元化人民调解体系,助推社会善治。

今年1-10月,龙华区各级调解组织共受理案件4653宗,成功调解4636宗,成功率99.6%,协议涉及金额10022.30万元,有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机构创新,人民调解提质增效

近年来,龙华区将人民调解、矛盾化解试点工作落到实处,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不断创新机构组织形式,打造“500米公共法律服务圈”,为群众提供更快捷、畅通、高效的法律服务通道。

今年8月,龙华区人民法院、龙华区司法局、龙华街道办事处在龙华街道清湖社区共同设立诉源治理非诉解纷中心(龙华街道园区),为富士康等大型园区企业提供针对性服务,实现调解、仲裁等有机衔接,从源头上减少案件数,在工业园区群众中树立了“有纠纷找调解”的理念,为创建全国基层法治示范区夯实了基础。

诉源治理非诉解纷中心(龙华街道园区)揭牌仪式

今年9月30日,龙华区中小微企业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正式挂牌成立,这是深圳市全市首个面向中小微企业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也是龙华区打造“500米公共法律服务圈”的新举措。服务中心设有人民调解窗口,可提供公证、仲裁、司法鉴定、知识产权保护等服务。以大浪时尚小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例,截止11月,共接待企业22次,提供法律咨询347次,公证或公证咨询10次,开展法治宣传19场,开展法律援助15次,出具法律专业意见341宗。

龙华区中小微企业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揭牌

龙华区福城街道依托27个楼长服务站,构建起“网格+司法”500米公共法律服务圈,为百姓带来便捷的法律服务。居民扫码关注“福城司法”公众号,就可得到专职律师提供的即时线上法律咨询服务。截至今年8月31日,“福城司法”累计为楼长、住户提供线上法律咨询服务185次,主要涉及劳动纠纷、出租屋租赁纠纷等。

福城街道“网格+司法”

为提高人民调解效率、执行力,龙华街道创新推行人民调解+仲裁确认+法律援助“三室合一”制度。先由律师进行专业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在征得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劳动仲裁委员会直接将人民调解协议转变成仲裁调解协议,赋予调解协议法律效力,当事人不得反悔;如果调解不成,律师可以直接为符合条件的劳动者提供法律援助,有效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

龙华区“三室合一”办公室

专职、兼职调解员并重,情理法相融

专业人做专业事,矛盾纠纷的高效调解,少不了“高人”指点。龙华区不断引入社会力量,选聘了一批专业背功底扎实、群众信赖、口碑好、威望高、调解技巧精湛的专职人民调解员,从事纠纷调解工作,打造具有龙华特色的“金牌调解”品牌。

龙华街道司法所人民调委会

此外,龙华区还借鉴中国传统乡村治理中乡贤主持调解纠纷的做法,邀请品德过硬、威望较高的“五老”人员(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专家、老模范)担任兼职调解员,专业调解员讲法,兼职调解员讲情、讲理,情、理、法相融,为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龙华区司法局出台《2021年度龙华区“金牌调解委员会”、“金牌调解室”、“金牌调解员”评选活动方案》,为人民调解队伍树立榜样,加强人民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定期开展人民调解员业务培训,进一步提升人民调解工作专业化水平,打造职业化调解队伍。

司法为民获锦旗

龙华区在人民调解工作中积极打造“明星品牌”,成立冠名人民调解工作室,发挥品牌效应,助力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目前,龙华区已成立“罗翠芳调解工作室”“张书政调解工作室”两家调解工作室,调解水平全面提升。今年1-10月,张书政调解工作室累计调解案件192宗,以调解员个人的口碑声望、工作积淀为基础,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基层。

张书政调解工作室

龙华区还积极落实“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解决社区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1月,全区56名社区法律顾问累计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3798次,开展法治宣传210场,参与人民调解1252宗。

观湖街道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研讨会

“数字+调解”,法律公共服务智慧升级

数字龙华,法治先行。龙华区司法局主动拥抱数字化浪潮,创新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全市率先打造“线上+线下”“数字化司法所”,积极推进人民调解数字化建设,充分释放司法为民红利。

2020年12月,龙华街道建成深圳首个“法律ATM”(24小时法律服务站),它借鉴银行ATM柜员机形式,“法律ATM”以科技+司法为思路,借助数字科技,将包含人民调解在内的各类公共法律服务整合到统一服务终端,打造“永不打烊的司法所”。居民凭身份证刷卡即可进站,享受各种法律服务。

今年4月,龙华街道司法所进一步将“法律ATM”由线下延伸至线上,印制“龙华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二维码,张贴到街道各个社区工作站、党群服务中心、城中村楼栋、工业园区、企业,居民群众通过手机扫码即可获得更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实现了公共法律服务“抬头能见、触手可及、扫码即得”。

截至今年10月底,“法律ATM”以及公共法律服务站二维码累计服务3544人次,开展人民调解接受咨询163人次,受理调解37宗,调解成功36宗,在调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同时,又能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公民的法治意识,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设添砖加瓦。

法律ATM

植根基层,人民调解触手可及

扎根基层、贴近群众,是人民调解最大的特点,以创建全国基层法治示范区为契机,龙华区不断创新人民调解工作的形式,让人民调解走近百姓身边,变得触手可及。

在龙华街道龙观路和大浪南路交界处,龙华区创新性将人民调解与休闲公园相结合,建成一座人民调解街心公园。公园以宣传人民调解和相关法规为主旨,采用通俗易懂的形式,广大群众在休闲、娱乐的同时就可接受法治文化熏陶。同时,公园也是重要的人民调解场所,龙华区人民调解员在这里化解过多宗矛盾纠纷,切实维护了人民合法权益。

龙华街道人民调解公园

龙华区位于深圳地理中心和城市发展中轴,人口密集,人员构成复杂,矛盾纠纷多元。针对这一状况,龙华街道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结合“最多跑一次”的改革理念,打造体系化、专业化、个性化的“流动调解室”,变“坐堂问诊”为“上门巡诊”,将调解服务送到了百姓家门口。

两位专职律师在流动调解室参与调解工作

“流动调解室”最大的特点是流动、便捷,龙华街道把“流动调解室”搭建到了工业园区、商贸服务区、社区小区,让纠纷调解触手可及,极大缩短了政府服务和群众需求之间的距离。

龙华区创新工作机制,强化责任担当,结合辖区实际情况,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探索建立了一套专业化、立体化、数字化、便捷化的矛盾纠纷化解新模式,切实做到了“让群众少跑腿”,增强了人民的幸福感,促进平安龙华建设,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原标题《龙华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新样板”,人民调解成功率达99.6%》)

编辑 编辑-张玉洁(客户端)审读 刘春生审核 冻结-党毅浩,编辑-范锦桦(客户端)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方慕冰 通讯员 贺轶群)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