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40多年的高速发展、始终站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不断取得骄人成绩……数条令人热血沸腾的短语,标注出时代风云中的“弄潮儿”——中国深圳。源源不断的创新源动力,既推动深圳在改革开放之路上不断创造佳绩,也在国力飞跃和科技浪潮的双重沃土中,力促本土科幻基因的孵化与萌芽。
看当下,中国在科幻领域的发展确实落后于发达国家,国内科幻组织及内容相对匮乏。南山区作为创新源头,理应走在全国科幻领域的最前列,为逐步缩小乃至消弭科幻产业领域的差距不懈努力,砥砺奋进。看未来,只有坚定不移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科技强国之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创新的根本是人与文化,要打造持续创新能力,需要合适的载体。科幻作为最佳载体,是国际公认能将“创意”形成“文化”最终推动“科技”前瞻发展的重要手段。科幻是一种“前瞻”文化,借由想象力进行“思想实验”,描述未来的种种可能性;科幻也是一种生产力,能激发公众想象力。科幻不仅是新浪潮时代最具发展潜力的文化产业,更对科技创新有着极大促进作用。在大力弘扬民族文化自信的当下,发展科幻产业更有助于以中国视角讲好中国人自己的科幻故事,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推动“美美与共”的文明交流互鉴,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科技集群榜单中位列第二的深圳,以粤海街道著称,是人们眼中的“中国科技公司大本营”,华为、中兴、腾讯、大疆等企业尽皆汇聚于此。随着刘慈欣《三体》的经年畅销,《流浪地球》的票房火爆,深圳的科技园区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科幻迷,深圳科幻民间力量地源头之一——科学与幻想成长基金(以下简称“科幻基金”)也应运而生在科技园南区这片科技热土里。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的前沿地,历来有着大胆想象、勇于探索的文化基因,同时作为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云集的城市,以科技研发、技术企业孵化、知识产权储备、人才吸纳与培育为导向,有着多元化的高科技产业体系,这无疑与科学幻想产业有着天然契合。科幻不仅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文化产业,更对科技、文化创新有着极大促进作用。与此同时,深圳市委宣传部、市文体局、市民政局、市科协、深圳出版发行集团实质性的指导、帮助和支持,给予了这个民间公益基金成长的沃土和养分。
在国家最新出台的政策鼓励下,科幻基金发起全国第一个科幻周——深圳科幻周。首届科幻周的主题为“百年后的深圳”,将打破科幻与大众、科幻与产业、科幻与国际化等壁垒,实现科幻破圈,多层次、多维度、多形式展现科幻与科普、科幻与创新、科幻与文学、科幻与艺术等融合之美,提升大众对科幻的理解和科学素养,搭建文明互鉴的多元化桥梁,促进国际文化双向交流。在深圳以“科幻周”品牌促产业,引领国际交流新范式,会有包括但不限于文学、美术、影视、戏剧等高层次、宽领域的科幻国际交流活动,将投资孵化的运作模式引入科幻领域,打造科幻载体基地,与国际科幻同业合作,推动科幻人才交往、交流与交融,进一步搭建科技共同体的价值共识。
即将到来的科幻周将打造深圳的“科幻走廊”,设置1个主会场,2个分会场,1个沉浸式演出场地,主会场围绕“科幻数字+”,以元宇宙创新实验室及相关内容展览与体验为主,并融入隆重科幻盛典晨星杯中国科幻原创文学和美术大赛的颁奖典礼,2个分会场分别围绕“科幻航天+”(东方红卫星大厦分会场)、 “科幻时间+”(价值工厂分会场),1个沉浸式演出场地围绕“科幻艺术+”。
6年多来,科幻基金主办的晨星杯中国原创科幻系列大赛(包含文学、美术、影视工业、翻译、敦煌邀请赛等)投稿总人数超过4500位,参赛总字数突破5000万字,近6000部科幻小说、科幻剧本、美术插画、动画视频等作品,已出版和出版中作品23部;改编影视作品5部,计划公映发行的1部;辩论赛旨在将科普和辩论相结合,打造成网红级的项目。举办大赛的同时,发现挖掘有潜力的科幻创作人才70余人,孵化了科幻相关的视效、媒体、影视、咨询公司7家;在研究方面,有两年一度发布的《中国城市科幻指数》,在全国举办各类科幻活动126场,吸引了全国主流媒体广泛报道,影响人群超过3500万。
未来,科幻基金将继续秉承科幻基金核心价值观,着力激发大众想象力,提升个体和群体科学素养,夯实民族创新能力,在整合科幻、科技、文化、教育、科普等多方资源,打破现有行业壁垒,为“科技强国”“科技兴国”作出自己的贡献,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献上科幻之力。
(原标题《深圳科幻周即将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