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飞宇、韩家英对谈:用文学与设计解读一座城
深圳特区报记者 焦子宇 文/图
2021-11-06 15:09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形象,自己的韵味。11月5日晚,第二十二届深圳读书月“设计师×文学家——深圳·南京名家对谈”首场活动,在深圳书城中心城南区大台阶举行。首场活动由深圳设计师韩家英对话南京作家毕飞宇,就“城市的符号——用设计语言与文学语言解读一座城”为主题,展开讨论。本场活动由深圳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晶报总编辑、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社长胡洪侠主持。

钟灵毓秀的南京何以成为世界“文学之都”?创意先锋深圳如何成为世界“设计之都”?毕飞宇与韩家英分别以“城中人”的视角解读其合理性,并就两座城的文脉延续和现状未来展开深入交流。

对谈现场。

活动中,毕飞宇认为,好城市一定是热爱、保护自己艺术家的城市,这是一个城市最宝贵的品质。在接受采访时,他补充道,从城市硬件配套上来看,“我觉得世界上最好的地方就是深圳了”。他也透露,目前正准备一部长篇小说,依然是关于一个人的故事,半年后与读者见面。

一双脚、一双手和一双眼,让南京成为“文学之都”

古都南京在2019年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文学之都”,成为国内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在毕飞宇看来,南京成为世界“文学之都”,首先要感谢一部伟大而辉煌的南京文学史,这里的先贤哲人用两只脚帮后人走成了文学之都;其次,南京有一批庞大的文学从业人员,靠他们的两只手把南京写成了“文学之都”;而最关键的一条便是,南京拥有高品质的读者,这些热忱的文学读者靠他们专注的目光,用两只眼睛把南京读成了“文学之都”。因此,历史的两只脚、读者的两只眼和作家的一双手,是南京成为“文学之都”最关键的因素,这些元素缺一不可。

毕飞宇 :作家、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南京大学教授

设计作为一种创意文化,需要文学的滋养和城市文学氛围的熏陶。韩家英从设计行业的角度解读两座城市。他认为,深圳充满活力的土壤让设计人才从早期便集聚起来,庞大的设计行业汇聚,使得深圳成为世界“设计之都”。一直以来,南京的高品质书籍设计在业内反响热烈,这和这座城市的文学、阅读氛围有关。因此,让深圳的设计遇上文学,让文学遇见设计,也是深圳设计从业者的愿望。

韩家英:设计师、深圳市韩家英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

深圳会有伟大的作家,创造非凡的文学景观

谈及与2017年参加深圳读书月的不同感受,毕飞宇坦言,他最大的体会是深圳这座“设计之都”越来越漂亮了。“整个城市很有设计感,而且处处用心为人考虑,每个细节都拥有感人的力量。这既体现了这个城市的美学特征,又充分表达了人文关怀。”他说,从硬件上来讲,深圳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

同样,毕飞宇也非常看好深圳的文学发展。他表示,深圳是移民城市,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必须在这个地方一代又一代积淀下来,共同形成属于深圳的文化、生活以及文学。“我坚信,未来的深圳一定会有伟大的作家。会有这样的人,经过文学的滋养,产生强大的表达欲望。”毕飞宇表示,深圳有可能开创中国文学史新的维度,为汉语文学走出完全不同的景观。“这个任务一定是交给深圳未来的人。”他说,“第二个‘文学之都’我希望是深圳”。

对于深圳作家的印象,毕飞宇坦承,对于年青作家他看到的比较少。因此,他希望深圳年青作家多写作,多投稿,早日进入人们的视野。“深圳的年青作家要多给我们《钟山》《扬子江诗刊》等勇敢投稿,不要以为是名刊就心生胆怯。”他说。

“深圳作家首先要找到深圳的文学符号。”毕飞宇认为,作家的语言风格很重要,一个人的审美趣味很关键,趣味的高低就是艺术家水平的高低。作家只有用符合自己天性的语言写小说,形成自己的风格,作品才会越来越好。

多关注年青作家,热爱本土艺术家

鼓励关注年青一代作家,为他们提供创作帮助,这是毕飞宇在对谈现场多次表达的观点。他认为,当下的作家很难再作“野生作家”,他们需要上高校,经过写作培训,受批评家、评论家等多方“洗礼”,并且需要养活自己。因此,一座城市首先要给予好的年青作家们关注与扶持,通过媒体来推动他们的作品走向市场,给他们以自信,让更多的读者与他们相遇,读这些好作家的书。“作家是需要市场保护的,没有一个作家能靠自己的力量写成,要把掌声和鲜花送给年青作者,他们需要滋养。”毕飞宇说,“如果深圳以后出现很好的作家,看准了就要用媒体推介他,不用等到上海、北京等外地的人认可。要让他自信,早一天用自己的写作养活自己”。

从这一点来看,何为“好城市”,毕飞宇认为,一个评价的硬性标准就是热爱自己城市的艺术家。

(原题《毕飞宇、韩家英对谈:用文学与设计解读一座城》)

编辑 特区报-秦天审读 刘春生审核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焦子宇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