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3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于在北京隆重召开,深圳交出一份靓丽的成绩单,由11家深圳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参与完成的13个项目获2020年度国家科技奖(通用项目)。
其中,深圳企业获奖达12项,占我市获奖总数的92.3%,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凸显。华为连续14年获得国家科技奖,本年度有3个项目获奖。
自2010年以来,深圳连年斩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等国家科技奖项达到148项,彰显深圳科技创新的硬核实力。
应用研究领域产出高质量成果
此次获奖项目分别是技术发明奖5项、科技进步奖8项,3个项目获得一等奖,占总获奖数的23.1%,华为、中兴通讯、比亚迪三个深圳龙头企业牵头完成项目金榜题名,不断涌现的应用研究领域高质量成果,凸显深圳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断提升。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郑海荣(2018年深圳市市长奖获得者),带领研究团队完成的“高场磁共振医学影像设备自主研制与产业化”项目,摘得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这个项目获奖的含金量有多大?
简单地说就是,它是我国首型3T人体磁共振成像设备(简称3T系统)并实现产业化,打破了该领域的国际垄断,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德国之后极少数独立掌握磁共振全部核心技术和整机制造的国家,是一项产、学、研、医跨领域、多学科合作的成功典范,是我国高端医疗设备国产化替代和自主创新一项里程碑式成果,改变了磁共振国际产业和技术格局。
“感谢这个时代!”深圳先进院院长樊建平接受采访时说,“参与项目研制的团队成员肯定比我还要激动。”
小政了解到,自2010年以来,深圳先进院与联影医疗公司开展战略合作,双方就启动3T磁共振系统研发项目。项目创建了“软硬件协同”的磁共振快速成像技术体系,构建了影像数据“稀疏采集、快速扫描、精准重建”技术路径,攻克了系统核心部件和成像技术难关,获发明专利124项、授权美国专利11项,突破了国际知识产权壁垒,构建了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在快速成像软件与电子学、谱仪、射频功放、射频发射线圈、梯度功放、梯度线圈和超导磁体等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多项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该项目发明了三维张量编码扫描技术,研制了世界最大孔径高场超导成像磁体、突破了业界最高功率的梯度功放部件;建立了高场磁共振整机自主制造体系;创新了心脏、大脑等快速成像序列和重大疾病定量诊断技术,与医院合作构建了全身临床应用技术体系等。一批成像新技术入选我国和国外影像学会专家共识和影像学诊断共识。
樊建平说,作为中国战略科技队伍的“国家队”,深圳先进院就要担起责任,解决国家战略需求,担国家责,做国家事。目前系列国产高端磁共振产品已经走进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千余家医院,并实现对美国、欧洲等海外市场的逆向输出,有效缓解了老百姓在使用高端影像设备上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由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华为参与完成的“超高清视频多态基元编解码关键技术”项目,获得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该成果突破了传统视频编码和计算框架,形成了完全自主的编解码技术体系,主导制定了我国超高清视频编码标准GB/T 33475.2-2016等AVS系列标准,被全球超高清联盟采纳为国际通用格式,在VVC/H.266等国际标准制定中掌握了重要话语权,研制了自主的超高清实时编码器和解码芯片,形成了“技术标准-芯片终端-系统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完成的“宽带移动通信有源数字室内覆盖QCell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获得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研究团队研发了以太网结构的有源数字室内覆盖创新产品QCell,大幅提高室内覆盖性能,推动全球首个数字室分行业标准制定6项,引领了室内移动通信从无源向有源数字的跨越式技术进步,该成果成功保障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国家重大活动及工程的超高密度、超大流量通信任务,在海外68家运营商及国内规模商用,成为行业标杆。
电子信息行业项目获奖比例高
此次获奖项目覆盖了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资源环境和高技术服务等六个高新技术领域,其中电子信息领域占了3个,占总获奖数比重达到23.1%,证明深圳的电子信息行业优势突出,位居国内领先水平。
迈瑞医疗与大连理工大学研发团队共同研发的“血液细胞荧光成像染料的创制及应用”项目获得2020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血液细胞分析是临床检验必不可少的检测项目。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与大连理工大学协力攻克高端技术难题,围绕靶向性染料分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开展了染料设计原理创新、靶向功能拓展及产业化应用的工作,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靶向性荧光染料。
以本染料项目为基础,迈瑞医疗不断创新突破,历时多年开发出数款高端血液细胞分析系统,核心性能指标超越国际一流水平。迈瑞高端血液分析流水线已连续3年位列全国装机量第一。
目前,国内TOP10医院中,有80%医院使用本项目技术支持的产品——北京协和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等;在国外,迈瑞亦出口至百余国家与地区。
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突出
此次获奖名单中,深圳企业获奖达12项,占深圳获奖总数的92.3%,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凸显。华为连续14年获得国家科技奖,本年度有3个项目获奖。
深圳自2010年以来,连年斩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等国家科技奖项达到148项,彰显深圳科技创新的硬核实力。
深圳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有效解决了科研与生产“两张皮”的问题,不断向创新链和价值链上游迈进,企业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持续增强。
数据显示,深圳是全国创业密度最大的城市,也是中小微企业最活跃的城市,全市每千人就拥有企业131.5户。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832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从近两年的入选趋势看,深圳入选的企业数量多、潜力大、贡献强。今年,深圳以134家企业的入选数位列全国第三;以累计169家企业的入选数位列全国第四、全省第一。
小政了解到,近5年来,深圳在国家科技奖的评选中表现亮眼。2015年度评选中,深圳企业和科研机构获得14项国家科技奖。2016年度获 16个奖项,2017年度15个项目上榜,2018年度则是16个项目。去年,由22家深圳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主持或参与完成的20个项目出现在2019年度榜单中,包括一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特等奖殊荣,以及三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一等奖。其中,招商局重工(深圳)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荣膺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深圳获得2020年度国家科技奖项目如下:
1. 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超高清视频多态基元编解码关键技术”,参与单位: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2.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高场磁共振医学影像设备自主研制与产业化”,参与单位: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3. 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现代空间结构体系创新、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参与单位:悉地国际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
4.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海洋深水浅层钻井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参与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5.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血液细胞荧光成像染料的创制及应用”,参与单位: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6.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海洋深水钻探井控关键技术与装备”,参与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7.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物联网系统数据安全关键技术及应用”,参与单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8.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复杂受力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基础理论及高性能结构体系关键技术”,参与单位: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9.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高性能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牵头单位: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10.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城镇污水处理厂智能监控和优化运行关键技术及应用”,参与单位:光大水务(深圳)有限公司。
11.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宽带移动通信有源数字室内覆盖QCell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牵头单位: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12.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超大容量智能骨干路由器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牵头单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13.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厘米级型谱化移动测量装备关键技术及规模化工程应用”,参与单位:深圳市镭神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原标题《深圳斩获13项2020年度国家科技奖,这些特点很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