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华锋:如何建构文化形象?找到核心文化元素并贯穿始终
2021-11-01 16:06

中国国际传播创新高端论坛摘录


从美国历史经验谈深圳文化形象建构

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特聘教授、美国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肖华锋

(根据录音整理)

这些年经常讲中国文化“走出去”,而新闻传播学界都在说有没有“走进去”。我感觉现在中国文化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核心元素来引导。通过研究美国历史上的一些东西,我感觉美国有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性。我们的文化符号和文化元素是什么,现在包括自媒体拍的广场舞,孔子学院老师教外国学生中国结、剪纸、包水饺等,到底是不是代表中国文化呢?我认为这些都是很表面的东西。

肖华锋

我研究了40年代罗斯福新政推出的一个文化战略,当时因为很多艺术家失业了,政府颁布了一个联邦一号工程,专门用于给这些艺术家发工资,让他们去世贸大厦等公共建筑画壁画。我印象最深的是在40年代,当时美国为了跟拉丁美洲搞好关系,推出“睦邻外交”,设立了美拉事务协调员办公室,派洛克菲勒的儿子当协调员(洛克菲勒是富豪家族)。他当时在传播美国文化进拉美的过程中,首先就召集一批美国顶尖传播学者、政治学者、社会学家、历史学家成立了一个智库委员会。首先商量美国对拉美传播到底要传播什么文化符号,经过讨论,大家后来就说传播两个符号,一个是现代性,那是美国的大众文化,二是繁荣性,就是美国的生活方式,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包括迪斯尼动画片等所有的文化产品都要围绕这两个元素来制作推广,这就是美国走出去的文化符号和文化元素。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二战结束以后美国是公认的世界最强大国家。但是欧洲瞧不起美国,认为美国是文化荒漠,这有点像前些年国人对深圳的看法,有钱没文化。哈佛大学每年举办一个暑期夏令营,具体由基辛格操办,让哈佛大学的教授,专门找欧洲的一些学员到美国来学习。通过这个,让欧洲的学员了解到美国人有文化,有精神追求,并非唯利是图,也有这么多著名的理论家和学者。这也是通过公共外交或文化外交,改变欧洲人对他们的偏见。

在教育上,美国也并非我们所想象的急功近利。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美国举国哗然,都感觉美国的科技落后于苏联,由此在1958年通过了《国防教育法》,大家知道,美国公民教育是由州政府负责,而联邦政府一般是不资助教育的。而且美国是一个实用主义国家,想象当中,美国肯定是发展技术型人才,但通过《国防教育法》,美国联邦政府首先资助三个基础学科,一是自然科学,二是数学,三是外语,这个跟我们的方式不一样。支持外语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国别区域人才的培养,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化人才。美国认为,1968年阿波罗登月计划就是美国国防教育人才培养的结果。我们遇到这种危机时刻,国家往往强调应用型工科人才的培养,而忽视数理化等基础学科的发展。

说回到深圳,深圳在外面的印象,一是收入高,二是房价高,但是文化在哪里?深圳本来不缺人才,是移民城市,全国各地优秀人才,包括优秀的技术工人都到这里来。但是我们深圳的大学培养人才还只是强调应用性人才培养,本来深圳大学就要为深圳的发展站位高,培养一种理论基础性的高层次人才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为深圳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形象建构提供人才支持。

美国原来拼命让中国加入WTO,真正的动机是想中国转型,现在美国一直攻击中国不是市场经济,那么深圳首先要展示非常发达的中国市场经济形象。不光是媒体这么做,从这个城市来讲,无论宣传部还是文化部门都应该组织一批作家来专门撰写一些文学作品拍摄影视剧,展示中国最开放城市的国际化程度。美国说中国人没有契约精神,不讲规则,我觉得可以讲讲深圳的律师怎么生存的,如何市场化、如何讲规则的,可以推广这样的一些文学作品拍成影视剧。西方总是说中国是专制的,但据说,深圳的政协、人大作用很大,深圳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性很强,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挖掘出来往外推广?我们要主动出击去传播这些东西。

美国文化元素是现代性和繁荣性,而中国一下谈绿色文化,一下红色文化,一下古色文化等等,包括现在又说第二大经济体,又强调我们是五千年文化没断的国家,要素很多。我觉得中国的文化元素,一是繁荣性,二是传统性,我们要抓住这两个核心要素去传播。繁荣性代表作为第二大世界经济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传统性代表我们五千年不断的优秀传统文化。遗憾的是,我们热播的宫廷剧没有展示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

深圳作为一个城市来文化传播,不能光搞文化景观,文化景观中找到一个具体的元素并贯穿始终。

编辑 采访-严偲偲审读 吴剑林审核 编辑-詹婉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