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大力倡导的“远亲不如近邻”重要理念,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福州军门社区时作出的“三个如何”重要指示,福建省把“近邻”理念融入城市基层党建,探索推行近邻党建工作,推进基层党组织之间近邻共建、基层党组织为居民近邻服务、居民与居民近邻互助,积极构建党组织领导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基层治理格局,扎实推动各级资源、各种力量、各类服务下沉一线,有效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着力营造“无事常联系、有事共商量、邻里一家亲”的良好氛围。
织密组织体系,将组织触角从街道社区延伸到小区街巷楼栋以及特殊部位、关键区域
一是全面推行“支部建在小区上”。因地制宜组建小区党支部,升格优化社区党组织设置,形成党委(总支)建在社区、支部建在小区、党小组建在楼栋(街巷)的近邻组织体系。全省建立小区党支部9002个,覆盖率达94.3%。二是率先推行“两长一员”制度。对无物业管理、暂不具备建立党支部条件的老旧街巷小区、散居楼栋,从街道社区党员干部、在职党员住户、驻区单位党员中选聘党员街巷长、党员楼栋长、红色网格员,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管理体系,把党的工作有效覆盖到群众家门口。三是组建区域性党建联盟。对城乡结合部、新兴产业带、商务楼宇等特殊部位和关键区域,探索组建区域性党建联盟674个,推动各领域党建融合发展,形成共驻共建合力。
创新工作机制,把社区小区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
一是推动“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通过法定程序将小区党支部书记推选为业委会主任或业主监事会主任,将党支部班子成员推选为业委会委员,吸纳物业党员负责人兼任小区党支部副书记或委员,凝聚小区自治合力。二是率先推行小区党支部“两议两评两公开”议事协调机制。小区党支部引导各类组织和居民代表共商小区重大决策,定期对业委会、物业及共建单位发挥作用情况进行评议,及时公开小区重大事项决议和落实情况,为小区自治赋能。三是推行在职党员报到双向工作机制。实行派出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小区党组织双向沟通协调、双向考核激励、双向评价干部等机制,破解在职党员报到身到心未到的问题。四是健全组织引导、多元参与的群众自治共管机制。发挥“两代表一委员”作用,灵活设置小区议事厅、邻里茶叙室等,提升居民参与度。统筹好共建单位、群团等组织资源,把小区律师、医生、教师等能人组织起来,丰富服务形式,举办邻里活动,促进邻里守望互助。五是推行“轮值主席”制。党建联盟成员单位定期担任轮值主席,负责组织其他成员单位共同协商解决区域内重大事项;社区小区党组织成为联盟“秘书处”,做好协调对接、工作安排,形成常态化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格局。
构建保障机制,让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服务
在队伍建设上,统筹建立党群工作者、社区工作者等专门序列,健全考评体系,建设一支高质量的专职化工作队伍。在经费保障上,对新成立的小区党支部给予不少于3000元的启动活动经费,向小区党支部书记每月发放一定工作补贴。在科技支撑上,以“数字党建”建设为支撑,打造“党员e家”线上服务平台,整合各类信息平台1900多个,实现服务“一网统管”。在阵地建设上,围绕社区“七有”服务内容,不断健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功能,推动“一站式”便民服务。注重拓展邻里共享互助平台,利用好物业用房、公共活动区域等空间,建设“党建驿站”“爱心屋”等小区党群活动服务室(站)3990个,让居民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便捷服务。
编辑 乔宇晨 审核 刘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