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中心 | 以“新风小院”创建赋能乡村末端治理
重庆市荣昌区委组织部
2021-10-24 15:19

近年来,重庆市荣昌区直面乡村治理中党建引领不强、治理焦距不细、工作合力不足、群众参与不够等问题,结合全国城乡融合发展试点区县工作,坚持把党建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以“建美丽庭院、树文明新风”为理念,创新开展以10至30户群众聚集的农家小院为治理单元的“新风小院”创建工作,建立到院、到户治理架构,打造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示范载体,通过小院示范、连点成线、连线成片,把治理效能有效覆盖到乡村最末端,促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目前,荣昌区已创建“新风小院”近200个,在“新风小院”引领推动下,荣昌已有2个村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52个村(社区)获评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规范化推进,树立小院示范

明确“新风小院”创建前提为“五有”标准,即有10至30户群众、有相对聚集的院落形态、群众有创建意愿、有一定党建基础、有一定文化底蕴。组织各级党员干部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引导群众充分理解、积极申报创建。将各镇街每年申报创建数量控制在10个以内,按照“村民自愿申请、村级审核上报、镇街评估确定、区级复核把关”流程,采取“赛马机制”,逐级进行评估,每年择优确定100个左右农家小院开展创建,确保数量和质量兼顾。区级制定“新风小院”创建总方案,细化构建30个具体创建指标,加强创建工作统筹指导。按照“成熟一个、验收一个”原则,开展区镇村三级联合验收,提升创建工作水平,高质量把“新风小院”打造成为有效引领乡村善治的示范样本。

聚焦化投入,提升小院品质

由组织部门牵头,建立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联席会议制度,整合宣传、政法、司法、农业农村等11个区级部门力量,对“新风小院”创建提供资金、项目、工作开展等支持,放大治理资源叠加效应,增强工作保障。镇街党(工)委每年底召开“新风小院”专题会议,将下一年度关于基层治理、人居环境整治、农房改造提升、产业便道建设、文体娱乐设施、路灯安装等项目、资金、资源打包至拟创建的“新风小院”中实施,提升农家小院硬件基础、美化环境,增强功能品质。村(社区)党组织积极动员本村成功人士、党员群众通过投资投劳、捐款捐物等方式参与创建,形成多方共建合力。

特色化创建,赋予小院内涵

把“因院制宜”放在首位,实行“1+N”创建模式,镇街在区级总方案基础上,充分挖掘每个拟创建农家小院背后的传统习俗、产业发展、乡风文明、文化底蕴等,逐院确定创建主题、细化创建方案,做到“一院一主题、院院有特色”。创建中,围绕小院主题,差异化设置宣传标语、文化墙、固定展架、院规民约等,广泛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治德治法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村振兴、地方文化等元素注入小院,在有条件的小院建立院史馆,凝聚形成小院文化,不断丰富小院创建内涵。目前,已创建的“新风小院”中,有“自治小院”42个、“法治小院”46个、“德治小院”11个,农业产业、乡风文明、革命英雄、陶艺文化等其他主题的小院100余个。

融合化治理,实现小院善治

以“三治融合”为抓手,增强小院治理的“造血功能”。在村级党组织的帮助下,引导群众将素质好、能力强的党员、群众推选为小院院长或副院长,组建小院理事会,完善小院治理框架和议事规则,商议制定小院院规、小院精神等;将“新风小院”作为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重要议事平台,对涉及到本院落的重要事务,由小院群众集体讨论后实施,充分发挥群众自治主体作用。由政法、公安、司法等单位组织党员干部和法律工作者到各小院开展法治宣讲,打造“法润乡村”“小威送法”等普法品牌,提升小院群众法治意识,夯实乡村善治法治保障。经常性开展道德模范、最美家庭、最美庭院等评比活动并设立“红黑榜”,教育引导群众树立文明新风;常态化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乡贤等开展“小院讲堂”活动,教育小院群众听党话、感党恩,正面引导群众价值取向,形成和谐德治局面。

编辑 乔宇晨 审核 刘杰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