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周发布|医防融合医卫结合,疾控部门和医院集团紧密协作展现强大战斗力

读特记者 冯庆
2020-06-24 21:50
摘要

经过5年努力,罗湖社康公共卫生医师队伍不断壮大,从2016年的8人增加到2019年的83人,社康公共卫生医师的能力得到大幅的提升。

罗湖区疾控中心是区卫健局下属的一家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担负着辖区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实验室检测评价分析、技术指导与应用研究、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七大职责。

6月24日举行的“双周发布”卫健专场上,罗湖区疾控中心主任陈伟红详细讲述了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罗湖医改促成了疾控部门和医院集团紧密协作,医防融合、医卫结合发挥出最大作用。

陈伟红表示,在新冠疫情期间,区疾控中心担负着疫情防控总体技术支持的职责,包括疫情控制(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管理、疫点处理、实验室检测)、防止疫情反弹(复工复学防疫保障、重点人群采样、重点场所防疫保障);开展公众宣传教育(健康教育、24小时热线咨询);分析研判疫情并提出防控建议等工作。

“就拿流行病学调查来说,我们对疑似病例的调查,要具体到他发病前14天到进行医学观察前的每一天、每个行程和每一个接触的人,去过哪里,和什么人接触过,以何种方式接触的,有没有防护,有没有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具体的车次、座位号,有没有去餐厅聚餐,通风情况怎么样,哪个餐桌……许多细节我们需要仔细了解,这个调查也是很困难的。”陈伟红表示,疫情期间区疾控中心完成了很多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比如曾在一天之内调查和转送5个新冠病例、转送和管理26个密接者、处理5个疫点;复工期间,一个月内现场指导了6133家企业,驻点指导195栋高层写字楼和商贸楼;复学前期,3天之内完成1.7万余名师生核酸采样检测;开学后在86家学校驻点指导3周,协助139家托幼机构平稳复学。

“我们中心现有96名在职员工,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75人。这样的队伍力量,能够较好地完成日常工作,但是在面对巨大疫情的时候,还是明显不足。这些工作光靠96名员工是不可能完成的,我们是怎么做到的?秘诀就在‘医防融合’,展现了强大的战斗力。”陈伟红表示,区疾控中心与罗湖医院集团形成紧密合作的战斗团队,分工协作,疾控中心在专业和技术上起到参谋和智囊作用,医院集团在人手及健康服务上给予大力的保障,这样就使得罗湖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能够精准有序开展。

以疫情处置阶段为例,从1月下旬到2月中旬是罗湖区疫情的高发阶段,这个时候疾控部门的主要任务是发现和救治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根据流调结果进行疫点处理和密接者追踪。这是扑灭疫情的关键环节,需要迅速精准。从医院发现疑似病例、采样检测,到病例转送、疫点消毒、涉疫小区硬隔离、管理密接者排查追踪,再到最后出院病例管理的各个环节,医院集团和疾控分别承担着不同的任务,需要大家互相衔接,密切配合、争分夺秒完成。“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么多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各个环节工作都需要无缝衔接,要求疾控中心和医院集团高度密切配合。我们成立了多个工作群,大家都是24小时在线,有问必答、有求必应,保证了每项工作都能够高效、畅顺完成。”

2月中下旬开始进入复工复产保障的阶段。当时疫情虽然逐步平息,但是复工防疫保障仍是一个新课题。如何保障企业顺利复工,最大限度减少企业发生疫情,面对这个新挑战,区疾控中心成立22人的复工保障组,负责专业支撑和组织协调,医院集团抽调136名医生参与企业现场指导工作,组织企业防控工作的现场评估,另外医院集团还为企业提供优惠核酸检测服务,为企业顺利复工保驾护航。

经过统一培训后,罗湖医院集团136人和区疾控中心22人分成三个工作组,其中驻点指导组负责辖区的高层写字楼和大型商场卫生防疫指导;街道指导组分十个小队分派到十个街道,对一般企业进行现场指导。这两个工作组在现场指导发现疑难问题时,及时反馈到疾控中心的专家指导组。专家指导组接到问题,能够在线上解答的立即答复,线上不能解决的,专家指导组要到有疑难的企业进行现场指导。“这样就形成一个以疾控中心为专业支撑,以医院集团为工作主力的强大工作团队。”

在整个疫情防控工作过程中,还有一项非常繁重的任务就是重点人群采样检测。陈伟红介绍说,罗湖区的重点人群采样检测,全是由疾控和医院集团一起完成的,没有一份是委托社会第三方实验室检测。“罗湖区一共完成了67369人次的采样量。几次大的检测任务,都是疾控中心负责组织采样,医院集团参与采样并负责检测的工作模式。”

在疫情防控过程中,疾控和医院还有很多地方都体现了工作协同的重要性,包括复学保障、驿站保障、社区重点人员管控、出院病例管理等等,在防控工作的关键环节,大家都可以看到医防双方并肩作战的身影。

“这么好的医防融合是怎么做到的?主要还是源于2015年8月启动的罗湖医改。”陈伟红表示,罗湖医改提出了让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看好病”的医改目标,自此,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的目标一致,就是以预防为主,大家的行动就协同,工作就逐渐融合了。

从2016年3月开始,罗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选拔15名骨干到辖区社康中心驻点,指导社康开展基层公共卫生工作,同时明确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职责和考核机制;驻点人员每个人负责2-4家社康,每个月在每个社康至少工作两天,驻点的年终考核与绩效挂钩;他们需要掌握社康的疾病控制要求;要帮助他们一起规范工作流程,提升工作质量;要开展公共卫生医生规范化培训和全科医生公卫知识培训现场解决疑难问题;组织应急演练,提升应急能力;指导开展健教宣传进社区,提升居民社康素养;制定社康评估标准,参与评估和经费的核拨;针对不同的情况开展提升工作,创新模式,丰富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内容。“这几年我们与社康中心一起,在社区率先开展了手卫生干预项目、肥胖儿童干预项目、营养社区创建以及社区诊断项目;深入开展了艾滋病高危人群的咨询及干预工作,受到社区居民的广泛欢迎。通过这些项目,我们的疾控工作和社区的基本公共卫生工作高度融合在一起。”

经过5年努力,罗湖社康公共卫生医师队伍不断壮大,从2016年的8人增加到2019年的83人,社康公共卫生医师的能力得到大幅的提升,社康公共卫生医师成为第二支疾病预防控制队伍;整个罗湖区的公共卫生网底得到夯实,防控能力显著增强,传染病防控关口前移的效果非常明显。

编辑 彭健雄

(作者:读特记者 冯庆)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