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第十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游客纷纷被大鹏新区上新奇的皮影戏所吸引,富含深厚历史文化韵味的皮影道具,带有南澳疍民鲜明风格的人物形象……这是南澳办事处精心准备的一份“非遗+非遗”文化大餐——“渔民娶亲”皮影戏。展台前,面对色彩艳丽、形态可掬的皮影戏形象,游客们踊跃参与互动体验。一位年轻游客体验后高兴地表示,“通过这个皮影戏,我才了解到南澳的渔民娶亲特色风俗,有趣又有教育意义,让我彻底为祖国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征服。”
据悉,此次在文博会首次亮相的“渔民娶亲”皮影戏,是在南澳长青老龄大学相关特色课程的基础上优化提升、创作而成。今年,南澳着眼于“四个自信”,将本地疍家渔民娶亲传统风俗与皮影戏深度结合,打造“非遗+非遗”特色创新课程,旨在通过寓教于乐,让老年学员扮演角色、参与互动,以讲授、唱歌、舞蹈、表演相结合的创新授课模式,活灵活现地展示南澳特色“渔民文化”,从老年人开始,引导更多居民学习、了解、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瑰宝。
南澳办事处长青老龄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还计划把南澳渔民娶亲礼俗和皮影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可共享、可再生的IP和数字艺术形态,通过新媒体实现留存、传播,为大鹏新区乃至全市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长青老龄大学特色课程’南澳样板。”
据了解,历史上,南澳渔民以船为家,男婚女嫁时,在船与船之间迎娶新娘,举行过船仪式。新娘出嫁前一晚,渔民们要组织歌会,船身要挂三角旗、长礼炮和喜帐,伴以锣鼓喧天、炮竹声声,娶亲现场热闹非凡。由此形成的南澳渔民娶亲礼俗传承至今已400余年,2007年先后入选深圳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和广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皮影戏则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原标题《“非遗文化”盛宴!南澳办事处长青老龄大学“渔民娶亲”皮影戏亮相文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