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罗湖区对口帮扶贫困村:“小南瓜”蹚出扶贫产业路
祁觊
2020-05-27 20:01

为期4个月的太阳能光伏项目竣工后,陆丰市湖东镇竹林村委会主任陈锦赐心里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罗湖区帮扶的太阳能光伏项目可以给我们带来一年8万元左右的收入,进一步巩固了竹林村脱贫成效。”

通过创新产业扶贫新模式巩固脱贫成效的竹林村是罗湖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从2016年开始,罗湖区“双精准”对口帮扶陆丰市26个贫困村,数年攻坚,罗湖区紧扣精准扶贫这条主线,重点做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大文章”,不仅改变了对口帮扶地区的基础设施面貌,提升了当地居民的幸福感,也为当地的贫困户们找到了一条“造血式”帮扶的发展之路。

南瓜基地

带动村集体每年增收8万元

“今年种南瓜我们更有经验了,看这长势应该是个丰收年!今年基地还种上了玉米、水稻和香芋,看哪个收成好,来年就带大家多种点。”竹林村村民、南瓜基地管理负责人陈宝南指着身后一片绿油油的南瓜试验基地说道。

这片村广场前近百亩的农田,曾因传统种植模式和灌溉系统滞后撂荒多年。罗湖区机关事务管理局驻陆丰市湖东镇竹林村第一书记庄烽表示,工作队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到农业龙头公司实地考察,到农业示范村学习后,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制定出“合作社+农业公司+贫困户+村委”的带贫益贫模式,统筹村前100亩集体土地开发产业。

今年受疫情影响,产业基地的南瓜产生了一定量的滞销。为了给贫困户和村集体争取最大的利益,扶贫工作队四处联系采购商,通过直播带货推销板栗南瓜,参加消费扶贫中心展销会,对接苏宁家乐福等大型商超。最终,20吨南瓜销往全国各地,顺利完成了基地第一轮的种植和销售。

基地还带动了10户以上贫困户实现就业增收,每月每户2000元以上。庄烽表示,通过开展消费扶贫,与合作社签订采购协议,项目将每年为村集体增收6—8万元,促进贫困户分红增收每年每户约3000元。

扶贫车间

带动贫困户每月增收近2000元

在竹林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内,村民莫秀芬正忙着缝制内衣,这间由废弃小学改建而成的扶贫车间让莫秀芬成了一名有稳定收入的“自由职业者”。

家里子女多需要照顾、无法外出打工没有收入来源是贫困户妇女面临的普遍难题。庄烽表示,为了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工作队到附近一些服装加工厂实地考察,向厂家提出合作意向,经过几次洽谈协商,最终引进了10台缝纫机,在村里建起了“扶贫车间”——服装加工作坊。

因为会缝纫技术,莫秀芬被聘请为竹林村扶贫车间的主管,负责村民技术培训和管理。2019年9月,经过一个月的一对一培训,莫秀芬和11名贫困户妇女坐在缝纫机前开始了新生活。

贫困车间工资计件结算,此外,车间专门设立了10万元的“就业鼓励基金”,根据个人每月做工总数以奖励金形式给予30%的奖励,“白天没有时间限制,她们有空就可以来做,多劳多得,慢慢这些贫困户妇女的积极性就起来了。”庄烽说。

如今,干完农活有空闲时间就来车间工作成了莫秀芬的日常。“以前我就在家带孩子也没收入,在这里大家一起工作有说有笑很开心,赚的钱还可以给孩子买零食。”据了解,扶贫车间成立以来,每户每月实现增收近2000元。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 麦苗茵

(作者:祁觊)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