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亚青会主场馆惊艳亮相,“智慧赋能”成就城市地标建筑
​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绪山 通讯员 熊怡苏 文/图
2021-10-01 13:52

亚洲规模最大的青年综合性运动会——第三届亚洲青年运动会将在广东汕头市举行,在汕头市东海岸边这片新兴的热土上,亚青会主场馆在这里落地。历时2年的建设,寓意“飞舞的浪花”的主体育场馆日前正式亮相,一座崭新的城市地标建筑拔地而起,成为粤东地区规模最大的体育场馆。

汕头亚青会主场馆由一座2.2万座体育场、一座8千座体育馆(含训练馆)和会议中心及训练场(停车场)组成,外形设计如同唯美浪花绽放在南海之滨。国庆节日期间,前往汕头东海岸观光打卡的市民,对这座备受瞩目的地标式建筑赞叹有加。记者也于近日率先探馆,了解建造过程中的难点、亮点和“量身定制”的技术工艺,感受绿色低碳理念的建筑潮流,体验场馆“智能赋能”现代特性。

填海区域建造大型场馆施工难度大

汕头亚青会主场馆位于东海岸片区,这里地处填海区域,地质条件差,地下为松软又不稳定的淤泥土质,在项目开工前期,开挖好的基坑及安装的管线存在翻涌、沉降、坍塌现象,给施工增加了极大难度。

为保护室外管网施工,中建安装项目团队联合业主、设计院、监理单位集思广益,经过数十次的反复试验,使用不同的开挖、支护方式,先后排除了放坡及9米拉森钢板桩等多种施工方案,最终确定使用IV型12米拉森钢板桩作支撑保护,混凝土作管道的垫层,并结合图纸通过试验确定沉降规律,有效控制管线的标高,特别是在每段管道施工结束后,采用可视化的管道视频成像探测仪,就像医生给病人做胃肠镜或鼻腔镜一样,更清晰地检测到管道的坡度、畅通情况,进一步确保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为克服沿海区域设备、管线易被海风侵蚀的难题,项目团队科学策划,论证分析,特别采用抗腐蚀性更强的阳极氧化铝合金桥架,能够满足960小时的盐雾试验,在所有的区域替换原有材质桥架,既美观大方,又节能环保。

量身定做“智造”方案带来完美视觉享受

走进体育场,在阳光的映照下,体育场映入眼帘的是崭新的红色跑道,绿油油的草坪,完备的体育设施,容纳了2.2万个座位的整体建筑气势恢宏。中建安装的工作人员在现场向记者介绍说,体育场整体造型为双曲异形构造,将管道切割成多段后再利用配件连接的传统安装方法,很难完全贴合体育场的结构弧度。为将管道弧度最优化,能够充分贴合每一个弯曲角度,项目团队深入运用BIM建模技术,进行1:1的同弧度调节,在预制加工厂使用特制专用煨弯设备,对管道进行煨弯,减少了弯头数量及管道损耗,降低渗漏风险,提高施工效率,实现工程从“建造”走向“智造”的转变。

在体育馆内,墙面被涂刷成大面积的灰白色,目之所及都看不到复杂的管线,在灯光下越发显得简洁明亮。头顶上的钢结构马道线条流畅,宛若一个超大时钟,美轮美奂。

“这所体育馆的建造过程中,我们不断优化方案,目的是为了给观众最好的视觉享受。本着美观的设计理念,将馆内高空所有的机电管线全部沿着钢结构桁架敷设。为确保馆内的钢结构桁架安全稳定,避免直接在钢结构上焊接,我们通过将扁钢弯曲制作成市面上无法购置的钢结构圆柱抱箍形式,在二层平台上方的钢结构外围桁架固定管线,解决了支架焊点带来的安全隐患。”中建安装南方项目总工程师陈峰说。

秉承绿色低碳理念打造舒适节能场馆

记者注意到,在汕头地表高达37摄氏度的气温下,走进体育馆,凉爽的空气扑面而来,就仿佛走进了一个超大空间的空调房内,感受到了每个毛孔都舒张开来。“整个体育馆可以容纳超1万人,即使馆内全部坐满后,不管哪一个座位、哪一个角落都是一样的凉爽。”中建安装南方项目经理刘雨高自豪的说。

刘雨高介绍,为了体现绿色发展理念,更好地服务运动员参赛、群众观赛,在汕头平均气温27摄氏度下,避免因长时间的日照,场馆变得极度闷热不透气,项目团队根据区域功能不同,采用智能控制技术,将一次回风全空气系统、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以及多联机系统联动控制,实现空调、通风、除湿3个功能的协调运行,不断吸引热能转换,将场馆内温度控制在25摄氏度左右,相对湿度约为65%,风速小于10米/秒,保持恒温恒湿,舒适的环境犹如步入森林公园。

秉承绿色环保理念,项目团队根据BIM模型确认的机电管线排布,经过专业的受力分析,根据结果进行支吊架选型、设计、在预制加工厂用热浸镀锌工艺直接加工,在施工现场仅需要简单机械化拼装即可成型,减少现场测量、焊接制作工序,提高施工效率,实现施工现场绿色、节能。

装配式施工绽放出唯美“飞舞的浪花”

亚青会主场馆以体量的连续感形成“飞舞的浪花”,就钢结构吊装来说是工程的重难点之一,尤其是体育馆和会议中心钢结构造型复杂,两个单体中每一个构件均不相同,截面大,折点多,角度变化大,其中体育馆钢结构以空间桁架搭配单层网壳结构,最大无支撑跨度为94.1米,会议中心钢结构是箱型梁结合钢梁,跨度为35.1米,总用钢量达到7100吨。

按照常规工期安排,钢结构安装工期往往需要超过半年的时间,但在中建安装项目团队、加工厂、深化设计及BIM团队的通力合作下,仅仅用了四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全部的钢结构安装任务。

据中建安装五洲项目经理孙剑介绍,装配式施工是本次工程最大亮点之一,项目团队把大量现场作业转移到工厂进行,将6249个在加工场内预制好的钢构件,运输至现场进行吊装,大大减少了现场焊接量及废气排放量,降低环境污染。安装过程中,为确保结构安全,项目团队还通过软件验算,对结构变形进行合理的模型设计、深化,解决了现场布设临时支撑难度大等难题。为此,发明创造出“一种简易式钢结构施工操作平台”实用新型专利。

(原标题《汕头亚青会主场馆惊艳亮相,“智慧赋能”成就城市地标建筑  》)

编辑 编辑-高原(客户端)审读 韩绍俊审核 李林夕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绪山 通讯员 熊怡苏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