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蓝皮书:应思考和重构我国“青少年与互联网”之间关系
深圳特区报驻京记者 李萍
2021-09-30 10:33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9月30日,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社科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在京发布了《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1)》,这是该皮书的第7册。该蓝皮书指出,应该进一步思考和重构我国“青少年与互联网”之间的关系。

青少年互联网运用是当代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更是关系网络强国和未成年人成长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该蓝皮书认为,互联网已深深融入青少年的生活与学习之中。身处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大环境,应该进一步思考和重构我国“青少年与互联网”之间的关系。一是,未成年人的网络行为和认知已经与数字时代深度嵌套在一起,未成年人如何更好地实现数字化生存将是未来关注的焦点;二是,青少年是网络强国的生力军,是网络文化的参与和创造者,在网络空间赓续传承着中华文化;三是,成长在网络时代的青少年不仅需要社会的保护,更需要肩负新时代网络强国的担当,应以积极的眼光用发展促保护,为网络强国建设打好坚实基础;四是,网络素养已经成为青少年必备的生存技能、成为数字时代的公民素养,因此网络素养的培育已经由青少年扩展至全民。

该蓝皮书研究发现,一是城乡未成年人网络认知态度及行为差异明显,农村未成年人遭遇网络安全问题的比例更高;二是未成年人首次触网的年龄不断降低,手机等移动终端的使用率不断提高,娱乐过度、网络成瘾等问题依然突出;三是视频类App最受留守儿童欢迎,未成年人网络充值等网上消费较为普遍;四是青少年人群接触编程的年龄呈现逐年走低趋势;五是未成年人在线学习时间不断加长、内容参差不齐;六是未成年人参与网络社群具有明显的分众化、个性化、多元化、“因人(物)聚群”的特点,存在娱乐化、圈层化、群体极化、非理性消费等问题;七是互联网一方面便捷地满足了青少年社会化需求,另一方面也带来不良内容影响、身体素质下降等问题;八是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总体水平不高,易受到个人、家庭、学校等的影响;九是网络欺凌、未成年网红、短视频沉迷等成为未成年人网络运用的新问题。

该蓝皮书建议,一要从传统的管控模式向多方协调系统规治模式转变,明确厘清各方责任,加强协同创新;二要加强对在线教育平台和教学内容的治理改善;三要“限制”和“赋能”并重,提高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完善青少年模式;四要积极构建未成年人网络社群参与的政策协同联动机制,履行好平台管理职责,压实互联网企业主体责任;五要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需集结社会各界力量,通过制定行动计划、构建教育生态系统、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方式提升全社会网络素养;六要加强对个人信息泄露、网络依赖、数字鸿沟、未成年网红等问题的研究治理。

(原标题《青少年蓝皮书:应思考和重构我国“青少年与互联网”之间关系》)

编辑 特区报-连博审读 韩绍俊审核 特区报-王雯,编辑-郑蔚珩(客户端)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京记者 李萍)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