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观察 | 全国两会上唱响先行示范区建设好声音

读特首席评论员 姚龙华
2020-05-21 23:35
收录于专题:聚焦2020全国两会
摘要

5月21日,2020全国两会正式拉开大幕。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代表委员,将围绕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参政议政、建言献策。

5月21日,2020全国两会正式拉开大幕。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代表委员,将围绕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参政议政、建言献策。

2020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作为长期生活工作在深圳的全国人大代表,马化腾对如何更好建设先行示范区、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十分关注。做产品和技术出身的他,把产品意识也用在了全国人大代表的履职上,不是仅仅提出问题,而是将重点放在解决问题上。在他今年提交的《关于大力推进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建议》中,这一点表现得很突出。

未来的深圳先行示范区,不仅要有高楼林立的中央商业区、金融核心区,还要有集中连片的高端制造集群、设计加工区。关于土地集约利用,马化腾建议,除了深圳自身大力优化现有土地资源分配方式、提升空间利用效率之外,还需更高层面做好跨区域统筹,持续深化深莞惠一体化进程,探索临深区域试行统一部署、统一管理的多区联动模式。

未来的深圳先行示范区,要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迫切需要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马化腾建议,深圳要率先出台更大力度、更广深度的准入开放和自由流动政策,探索建立科技研发的“境内关外” 模式、科研项目的全球悬赏制度、包容创新的审慎监管制度,打造全球高端创新资源集聚高地。

无论是强化区域合作,还是对接国际通行规则,说到底是一个“融合”的问题。主动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协调联动,形成群策群力、跨区协同、良性互动的发展局面,增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核心引擎功能,是深圳先行示范的重要方面,加快推进综合授权改革试点则是关键动力。而要更好对接国际通行规则,必须加快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国际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其中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则是重要抓手。对此,马化腾也都给出了具体建议。

先行示范区是经济特区的升级版,是中央在新时期赋予深圳的又一重大使命。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既不能单纯靠政府提供优惠政策,也不是对中央制度设计的简单执行,而是更加依靠自身的探索和创造。在此意义上,全国两会上唱响先行示范区建设好声音,为深圳未来发展出谋划策,尤为重要。

编辑 程思玮

(作者:读特首席评论员 姚龙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