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劳动模范丁以群是个有名的工作狂,2015年通过“三名工程”引进到市儿童医院胸心外科,从此,深圳的先天性心脏病儿童不出深圳,就可以完成复杂的心外科手术。
在他的带领下,市儿童医院胸心外科年手术量由此前的100-150台提高至616台。目前,丁以群带领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团队已达到国内一流,部分疾病治疗甚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将心比心的暖心良医
2016年和2017年的除夕,丁以群都是在手术室度过的。两个孩子患的都是全肺静脉异位引流,这是一种少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严重时会出现心脏衰竭。时值除夕,丁以群已回到广州家中,接到消息后立刻赶回深圳,直到凌晨5点才顺利完成手术。
新生儿心脏如蚕豆大小,丁以群用精湛的外科手术令患儿妙手回春。(2015年资料照片)
丁以群来市儿童医院前,深圳的先天性心脏病的超低体重早产儿,一般都是去广东省人民医院做手术。但由于患儿十分脆弱,转到广州路途风险很大。“别说去广州了,连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到手术室都是危险的。所以现在病人不动我们动。比如市妇幼有新生患儿,我们团队直接去那里做手术,不让患儿来回‘折腾’。”将心比心,丁以群多次对同事说,“要想想,如果这个患儿是我的孩子,我该怎么做?”
用心医心的“救心使者”
丁以群有个外号,叫“救心使者”。他做过很多小儿心脏手术,其中2016年有一例手术他最难忘。
事先知道患儿体重只有690克,丁以群已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可是看到患儿的时候,丁以群却是一阵心痛。这个新生儿只有成人前臂大小,血管细如发丝,皮肤几近透明,看起来十分脆弱。
“当时非常紧张,能清晰地感觉到太阳穴缓慢有力的跳动。”丁以群说,对于这样一个新生儿,手术力度拿捏稍有不对,大动脉随时会破裂,必须聚精会神,下刀不差毫厘。手术顺利结束后,丁以群脱下的手套能滴出汗来。
用工匠精神铸就医者仁心
工匠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工艺,令产品趋于完美。丁以群就是一位具有工匠精神的医生,他和团队通过不断实践,不仅让诊疗技术趋于完美,还致力于研究单心室人工机械瓣膜研究、带瓣人造血管研究、左心辅助等创新性技术。
2015年丁以群参加国际最尖端的AATS心脏外科年会。
丁以群及其团队所研究的新型心脏辅助装置已经进入体外模拟测试阶段,预计2017年底进行动物实验。他介绍,以前的心脏辅助装置机械效率太低,并且因为原理性缺陷,不能脱离外置电池,机器导线从肚皮上钻出来,留个破口,导致患者不能洗澡和游泳。现在采用遥控无线充电的方式,能大幅度提升心衰病人的生活质量。
“深圳的学术氛围非常好,鼓励创新,没有桎梏。政府给予环境和资金的支持,本土的软件、硬件、精密加工产业也能促进医疗行业的发展。”丁以群对在深圳开展诊疗技术研究充满信心。
编辑 刘桂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