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三年侦破1600余宗涉知识产权犯罪案件

读特见习记者 张燕 通讯员 周智庆 文/图
2017-04-24 21:49
摘要

针对部分不法分子通过企业招聘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经侦局又依托身份验证系统,协助企业开展员工入职身份审核服务,对重点联系企业重点岗位员工入职进行背景审查,重点核查人员身份的真实性、是否为网上逃犯以及有无前科劣迹等,帮助企业把好“用人关”,减少犯罪隐患。

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创新发展的基本保障和重要支撑,商业价值日益凸显,相关违法犯罪行为日渐增多。24日下午,在第17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深圳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局(以下简称“经侦局”)服务企业“讲师团”来到深圳市桑达科技园,开展送法进企暨预防知识产权犯罪普法活动。“讲师团”结合近几年打击知识产权犯罪的侦查实践和服务企业工作内容,为多家中小高新科技企业在自身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进行宣讲,提高其防范知识产权犯罪的意识和能力。

深圳经侦局“讲师团”走进深圳市桑达科技园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宣讲。

全市公安机关三年侦破1600余宗涉知识产权犯罪案件

据了解,去年深圳市国内专利申请量突破14万件,达145294件,同比增长37.74%;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80.09件,居全国各大城市第一名,是全国平均水平(7.98件)的10倍,达到欧美日韩发达国家水平。其中,南山区有效发明专利密度更是高达每万人304.39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19648件,同比增长47.64%,占全国申请总量的46.59%(将近占全国一半),连续13年居全国首位。截止2016年底,深圳累计有效注册商标数量达555421件,累计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66件、广东省著名商标506件。

随着知识产权在市场竞争中日益凸显出巨大商业价值,企业在预防外部经济犯罪和加强内部管理方面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涉及企业本身和内部员工的经济犯罪案件越来越多,其中涉及知识产权的违法犯罪行为表现尤为突出。近三年,全市公安机关侦破1600余宗涉知识产权犯罪案件,每年的破案数、移送起诉数等数据均占全国的10%以上。

妙智科技向深圳经侦局赠送感谢锦旗。

深圳经侦局成立“服务企业办公室”为企业保驾护航

对此,我市公安机关严厉打击涉企经济犯罪活动。今年年初,我市经侦局在接到线索后,24小时内快速打掉一个特大制售假冒知名品牌电热水器犯罪团伙,刑拘5人,查获假冒海尔热水器3000余台、美的热水器200余台,涉案金额高达8000多万元。

在严厉打击的同时,我市公安机关也注重对此类犯罪的防范。自2012年始,我市经侦局成立“服务企业办公室”,针对深圳市高新企业集聚的特点,着力深化各项高新企业服务措施,构建全面深化服务企业“三网三墙”,强化防范打击工作,提升服务企业水平。

据了解,针对企业员工普遍缺乏法制知识,对新兴的经济诈骗、侵权案件鲜有了解的情况,市、区两级经侦部门在全市范围内挑选了业务精通、法律素质高、表达能力强的民警组成经侦“讲师团”,以案说法精心制作法制宣讲课件。“讲师团”先后到华为、中兴、腾讯等企业开展送法上门上百次,重点对合同诈骗、职务侵占、挪用资金、商业贿赂、侵犯知识产权等涉企多发经济犯罪活动进行法制宣讲,覆盖员工上万人。

同时,经侦部门积极探索商业秘密案件的办案模式,对有经济违法犯罪苗头、可能对商业秘密等重大权益构成威胁的人员,经审核后,以“警示谈话”的方式对重点人员予以教育、提醒和告诫。同时,向企业发放《防控建议书》,从源头上堵塞漏洞,有效预防违法犯罪发生。

此外,市、区两级经侦部门还对重点联系企业定期上门走访,深入了解企业在防范经济犯罪存在的薄弱环节,携手企业共同研究解决措施。今年以来,全市经侦部门累计走访、回访华为、比亚迪等重点联系企业30余多家,收集意见和建议共50多条。针对部分不法分子通过企业招聘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经侦局又依托身份验证系统,协助企业开展员工入职身份审核服务,对重点联系企业重点岗位员工入职进行背景审查,重点核查人员身份的真实性、是否为网上逃犯以及有无前科劣迹等,帮助企业把好“用人关”,减少犯罪隐患。为构建“风险预警墙”,将犯罪关口前移,还定期开展典型案件通报和风险预警发布。

编辑 白驹

(作者:读特见习记者 张燕 通讯员 周智庆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