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建新女儿:小时候不明白爸爸为啥总在工地,长大后我理解了他
记者 方胜/文 王雨渤 刘羽洁/图
2016-04-15 18:22

陆建新配图(家人、旧照部分)04


▲ 陆家珍藏有厚厚几本老相册,翻开它们,历历往事浮上眼前。珍贵的老照片串起陆家的家史,每当客人到访,陆家人都会拿出“家史”与客人分享。一家之主陆建新忆起幕幕往事,娓娓道来。

"从我记事起,我爸就很少在家。他是一个特别忙碌的人,小时候我对他的印象很陌生。但是我越长大,我就越能够理解他的工作,越能够体会他的使命,也越为有这样一位父亲而自豪。"陆建新的女儿陆懿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去年从新加坡留学归来的陆懿,与当年的父亲一样,一头扎进了工地里,成为中建钢构华南大区深圳湾华润春笋项目商务专员。

女儿5岁多时才一家团员

"在我童年的印象中,我一直都是和外公、外婆生活在湖北荆门。妈妈在深圳上班,爸爸又在别的城市飘忽不定,三个人分别生活在三个不同的地方,直到5岁多全家人才算临时团员。"

陆建新配图(家人、旧照部分)17

▲ 陆家是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内”。陆建新平时在外工作十分忙碌,家务重担就自然落到妻子和女儿肩上。孝顺的女儿会陪着妈妈去菜市场买菜。

陆懿依稀记得,她5岁那年,湖北的冬天特别冷,外面下起了鹅毛大雪。外婆带她到好几家医院治疗支气管炎,可她的咳嗽一直不见好转。想起南方温暖的气候,想到小陆懿的爸爸妈妈都在深圳,外婆就带着她毅然登上了南下的列车。

深圳火车站见面的那一刻,陆懿躲在外婆身后,没有叫一声爸爸、妈妈。"但他们听到我的咳嗽,看到我瘦弱的身影,我见到妈妈的眼角泛起了泪光。"

那时,陆建新和妻子住在新秀村7楼顶层的一间楼梯间小阁楼。不到10平方米的小房间内,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只有一张陆建新自己动手用钉子钉的加宽的木板床。小陆懿不懂事,对外婆说:"我爸爸家好破啊,我们还是回荆门去吧!"

初来深圳,每次仍是外婆带着陆懿去医院。她小小的手背上很快扎了很多针眼。医生诊断说,她相比同龄孩子太瘦小、发育不良,建议加强营养、自费开点补品。可那时工地上工资收入很低,陆建新和妻子从工资里省吃俭用,听从医生建议,给陆懿买相对较贵的蛋白粉来补身体。经很长一段时间的治疗和饮食调理,小陆懿总算打开了胃口,身体才逐渐强壮起来。

父亲与家人聚少离多

即使女儿来到了深圳,陆建新由于工作原因,和家人还是聚少离多。北京、上海、广州、厦门、长春、泰国曼谷……一个个城市留下他的足迹,一座座摩天大楼凝聚着他的汗水,而女儿成长路上的一个个需要陪伴的重要时刻,他却一而再再而三地错过。

陆建新报道周边人物04

▲ 陆建新忙于工作时,陆懿有时便来办公室探望父亲,渐渐的办公室的员工很多都认识了陆懿。

2007年7月,上海环球大厦即将封顶。那年暑假,陆懿和妈妈一起去工地上看望半年都没有回一趟家的父亲。这是她第一次来到爸爸的工地上,也是第一次登上爸爸亲手建起来的大楼。

工地上的住宿条件很差。陆建新和同事们租住在一个弄堂里的老房子里,要10个人一起住,连客厅本来要摆沙发的地方,也摆上了一张床。陆懿走进爸爸的房间,里面有一张上下铺,爸爸年纪大就睡下铺。狭小的房间里除了这张床、一张小桌子和一个简单的衣柜,就几乎什么都摆不下了。

看到这里,陆懿心里挺不是滋味,可陆建新的脸上却一直挂着笑容。"爸爸在工地上很好,走,一起去看看爸爸的项目!"戴上安全帽、走进工地,陆懿看到大家对爸爸都特别尊敬。陆建新带着她走进外用施工电梯,电梯越爬越高,往下一看很是晕眩,十几分钟后,终于登上了上海环球大厦塔尖的最高处。

"这是金茂大厦,那是东方明珠电视塔,旁边是黄浦江,对面是很有名的外滩……"492米之上的环球之巅,视野特别开阔,上海滩一座座大厦、大桥、大道尽收眼底。上海环球正是其中最高的一座,而爸爸正是万千建设者中的重要一员呀!

看到这里、想到这里,陆懿的眼睛湿润了。

女儿也当上了"建筑人"

随着年龄增长和渐渐懂事,陆懿越来越能体谅父亲的工作、责任、使命和精神。2008年起,京基100开始施工,陆建新任项目经理调回到了深圳工作,让女儿对他有了更多了解--"他是一个认真严谨、勤奋踏实的人,他对建筑施工充满着热忱与激情。"

陆建新报道周边人物01

▲ 陆建新忙于工作时,陆懿有时便来办公室探望父亲,图为陆懿在帮父亲整理工作台。

晚上回家,陆建新吃过饭就坐在电脑前研究图纸,写写算算、做幻灯片有时要到深夜一二点钟;有时加班回家很晚,但每周一清晨6点钟他又要出门了,因为要给劳务工开安全晨会;不管刮风下雨,春夏秋冬,或者有点感冒发烧,他总是早出晚归、披星带月,把自己所有的时间和心思,都奉献给了项目……

陆建新工作的认真、生活的忙碌,使陆懿养成了独立思考和做事的习惯。2013年从深圳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毕业后,她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学习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是一个很热门、应用很广泛的专业。2015年,陆懿面临毕业,她的几个同学留在新加坡发展,回国的同学,也纷纷选择公务员、设计公司、认证公司等办公室工作。这一次,她却主动向老爸提出,自己要像他一样,做建筑、下工地、建大楼。陆建新很高兴,陆懿也顺利地通过考试,成为中建钢构新进毕业生中的一员。

陆懿说:"我老爸和他的同事为了工程建设时常天南海北、居无定所,每天风吹日晒,忍受家人分离。但他们对事业有一种执着的追求。这种精神一直影响着我,不论做什么事,都要认真踏实、充满激情。我欣赏、认可我的老爸,他能够服务终生的行业和企业,也一定可以成为我的选择。"

编辑 刘彦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