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医送药送书!深圳报业集团为河源雅色村民送去温暖

读特记者 陈海峰 文/图/视频
2017-04-12 17:51
摘要

(小标)点燃生命的希望 随即,医疗队一行前往两户村民家探访,其中一家就是邬密香家。

4月12日一早,7点不到,31岁的邬密香起床,为儿子做早餐,送他上学,然后扫地,继续做早餐......邬密香是河源市古竹镇雅色村村民,作为一名8岁孩子的妈妈,她已与尿毒症共存了四年,艰辛又坚强地活着。同一天,深圳关爱基金会、深圳报业集团扶贫办的同仁们也在绞尽脑汁为她筹款,寻求治疗的机会。

4月11日,深圳报业集团组织的医疗队前往雅色送诊,还专程前往邬密香家为她检查身体,送药品。“肖医生鼓励我,要找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做,既分散注意力,也实现我自己的价值。”邬密香告诉记者,肖医生的乐观和鼓励,给了她战胜疾病的勇气。

半天为60余村民义诊

雅色村是深圳报业集团(下称报业集团)对口帮扶村,帮扶的目标,不仅是要村民脱贫,更紧要的是健康和快乐。前不久的调查发现,一些村民因为长年受身体症状的折磨,又没有及时前往医院检查,一直处在一种无明的亚健康状态,就好比头顶着一片乌云,生活少了希望。

为此,4月11日,报业集团组织医疗队前往雅色村,这支队伍的专业人员包括:原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副教授、全科医生、擅长治疗儿科常见多发病及心理保健的肖燕芳;擅长外科治疗的主治医师缪荣兴;擅长内科病治疗的主治医师张祎恬。他们带来了一批30多种常见病的药物,在雅色村委会门有坐诊。一时间,村民们纷纷前往问诊。

55岁的周桂兰自诉老是感冒,一个月要感冒两三次,而且动不动就拉肚子,医生为检查过后,发现其肠胃不好,建议她少吃多餐,每次不要吃太饱,不要老吃剩菜。听着医生耐心细致的叮咛,周桂兰脸上的表情明显轻松起来;75岁的叶添腰痛,连扫地都不能弯腰,经检查是腰椎间盘突出,对于叶添的腰痛,医生一脸的理解,轻声地建议他要注意休息、睡硬板床,“农活干不了不要硬干,有什么需要帮忙的要提出来。”68岁的钟路民自诉脚痛、边手臂痛,医生建议称他去医院查查心脑血管,同时很抱歉地告诉他,当天只带来一些药品,没法现场为其检查心脑血管。

记者在现场看到,村民前往看诊的多是肠胃不适、咳嗽、支气管炎,或高血压、腰肌劳损等,现场共有约60名村民问诊,最大的87岁,最小的8个月。而每一位村民离开时,脸上的神情都明显轻松很多。现场,三位医生为各位对症处方、发放药品。肖燕芳医生告诉记者,检查发现,村民的身体普遍比预期的要好,城市里常有的“三高”等富贵病很少,“对身体症状的不理解,总以为自己得了什么大病,反而影响了身体和生活。”

当天,医疗队还为村里25户贫困户现场发放了居家常用药,每家配备9种常用药。

点燃生命的希望

随即,医疗队一行前往两户村民家探访,其中一家就是邬密香家。

其时是下午4时许,31岁的邬密香站在家门口,身形瘦小,一眼看上去,记者误以为她还只是个孩子,其实她已经31岁了,脸、嘴唇至裸露的脚趾,皮肤都是黑黑的,生活的艰辛和生命的顽强,都写在了脸上。 

身患尿毒症、艰辛而坚强地生活着的邬密香。

邬密香称,四年前,儿子四岁时,她被查出患上了尿毒症,当时是万念俱灰,足足哭了一个月,不肯做手术。后来经好友和家人反复劝说,不忍见年老的父亲、年幼的儿子失望,她勉强支撑下来,现在她每天要做4至6次腹膜透析,为节省医疗费,都是在家里自己做。所幸,公婆和丈夫都很支持她,为了筹集每月至少3000多元的医疗费,她丈夫在珠海打工,每月能寄回4000多块,“他不敢经常回家的,回家要路费,要请假,那我的医疗费就没有着落了。”邬密香告诉记者,去年,因为并发症,她大部分时间都在医院度过,光住院就花掉了七、八万块,尿毒症病人不能劳累,又需要营养,“平常我都是吃猪肉,但不舍得吃,想留给孩子,我儿子正在长身体。”她告诉记者,为了给她治病,家里已欠下十几万元的债。

身患重疾,在希望与绝望中挣扎,邬密香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我一想到我儿子还那么小......就会全身发抖、又吐又拉、喘不过气来,”“我就会拼命打电话,给阿丹,或我婶婶,我要不停地说话才会好一点。”

邬密香自诉已经三天没睡好了,巨大的焦虑夺走了她的睡眠。一屋子的人安静地听着邬密香的诉说,肖医生为她做了身体检查,并轻声地鼓励她,在不要过份劳累的前提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缓解焦虑,并找到自己生命的价值。“好好地,陪着孩子一起长大。”

据介绍,目前,深圳市关爱基金会、报业集团扶贫办正在想办法,为邬密香筹集资金,希望能为邬密香提供足够的支持。

乡村小学有了“图书室”

当天,报业集团一行还带去了800多本图书,都是集团员工捐助的,大部分是绘本、童话、名著或小学生写作文用书等,也有一部分是养生保健用书,提供给村民。

雅色小学校长罗志明清点接收了这批图书。罗志明告诉记者,加上此前捐助的部分图书,现在学校有2700多本图书,因为场地有限,目前这些书都放在他办公室,每周由各个班的班主任挑出部分图书,给各自班上的孩子们看,一周以后再拿回来交换,学生之间也可以交换着看。“比如一、二年级的孩子,我们就挑些童话、绘本,高年级的孩子就挑写作用书,或《十万个为什么》一类的书。”他称,雅色小学连学前班共有7个班,平均一个班20多个学生,大部分的学生都会看,高年级的学生还会应老师要求写写心得体会。

罗校长称,“去年报业集团对口帮扶雅色村以后,我们才有了这个条件。一年多来,孩子们变化还是挺大的,高年级的学生写作水平提高了,孩子们普遍视野宽了,看人看事的角度也多样化了。”他告诉记者,目前,学校比较缺的是工具书,尤其是英文工具书,村小学没有专职的英语老师,希望能多点这方面的书来补缺。

见习编辑 耿超逸

(作者:读特记者 陈海峰 文/图/视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