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追的“当红”月饼,许多来自这两位月饼大王和饼印大神

禅城融媒体中心
2021-09-06 09:10
摘要

月饼中蕴藏的饼食文化,永远是我们的历史文化瑰宝。

9月3日上午,在中秋佳节到来之际,禅城区博物馆邀请两位师傅,一位广式月饼佛山传人的罗操,另一位是市级“非遗”项目佛山饼印传承人杨海成,在梁园现场展示传统月饼和饼印的制作过程,让市民体验非遗的魅力,同赏精雕细琢的木雕饼印带来视觉和文化盛宴,也勾起了不少民众心头忘不掉的中秋记忆。

广式月饼佛山传人罗操:屡创月饼界神话

曾创造出月饼界的神话揉面、塑形、敲打……在罗操的手中,一只只传统月饼便整齐排列在案板上。罗操是禅城张槎人,出生于1942年。他从16岁开始入行做月饼,曾经做出名震江湖的巨无霸“陶陶居上月”、长据热销榜的“佛山奔上月”以及低糖低脂的“香江珍上月”,有“月饼大王”之称。

广式月饼佛山传人罗操正在制作传统月饼。/佛山日报记者黄瑶摄

“做月饼,原料、工艺和手艺都很重要。”罗操说,做月饼每一个步骤都很重要。比如第一步是煮糖浆,煮到一定的稀度要静置一两个月,这样糖浆纯度才高。倘若做莲蓉月饼,则要挑选产自洞庭湖的上等莲子,才能香甜粉糯。在2007年的佛山中秋文化节上,65岁的罗操因做了半个世纪的月饼,代表着传统广式月饼文化,月饼制作生涯资历深技艺精,从十多名候选人中胜出,成为广式月饼佛山传人。  

如今年近80岁的罗操师傅,眉毛鬓角已斑白,牙齿也不多了,但是身材瘦小的他依旧精神矍铄,说起话来中气十足。

他回忆说  当时陶陶居的月饼,可算是月饼界的翘楚。回忆往事,脸上写满了自豪:“特别是‘陶陶居上月’,那简直是月饼界的神话。”  1986年中秋节,两个比普通月饼大一百倍、高15厘米,重达18.75公斤的特大月饼出炉。罗操说,特大月饼体现出了当时的历史风貌,饼面的花纹有盛开的牡丹,有七星伴月,有现代化的楼宇,还有人造卫星等。后来,此月饼缩小并投放市场,成一时之选。

1990年,罗操回到了佛山,并为佛山宾馆制作了一个19公斤重的月饼“佛山奔上月”,此饼一出,亦风靡一时。  2000年,罗操退休了,但他并没有闲下来,还经常受到邀请,作为嘉宾、评委参加美食节等活动,亦到各处做业务指导。2006年,他曾经受邀为泰国王室表演技艺,得到了诗琳通公主的赞赏。

罗操师傅制作的月饼。/禅城区博物馆供图

做了半个世纪的月饼,罗操对我国的月饼的流传演变都有着深刻的认识。他说,在前几十年,因为物质匮乏,人们可选择吃的东西很少,月饼的要求是重糖重油,比较甜,外形是金边白肚腰鼓形,比较符合当时时代特点。而现在不同,现代人肚子里不再缺油水了,他们吃东西更讲究健康,月饼要低糖低脂肪,食之不腻。近年来,新馅料、新口味的月饼层出不穷、创意无限,对此罗操也表现得很豁达。“年轻人喜欢新口味,月饼不断创新才有新的市场。但手工制作的传统月饼依然是不少民众心头忘不掉的中秋记忆。”

饼印师傅杨海成: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他的饼印

凿牙、铲底、雕花……在刻刀和槌子的一敲一凿中,一个凹凸有致的精美饼印就从杨海成的手中诞生。传统月饼离不开饼印。饼印是饼模的俗称,是生产月饼和色饼的制作工具。佛山饼印在清代乾隆年间已有明确记载。佛山饼印以中秋月饼模为大宗,此外还有色饼印如杏仁饼、佛公饼等等。2011年,佛山饼印列入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佛山饼印。/禅城区博物馆供图

杨师傅介绍,月饼印的制作流程用12个字就能高度概括:开孔、凿牙、插牙、挑字、挑花、打磨。杨海成今年64岁,是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佛山饼印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972年入佛山市工艺厂跟随劳游镜学习饼印雕刻,1979年取得“广东省工艺美术展览凹雕突破奖”,从事饼印行业40多年,曾为香港荣华饼家、广州莲香楼、佛山宾馆酒家、佛山公兴隆饼家等公司制作饼印。

饼印在上世纪80年代最为兴盛,是各大酒楼厨房必备的厨具。杨海成说:“广州的莲香楼、翠香楼、陶陶居和泮溪酒楼都向我们订购过饼印,我们做的饼印还远销香港、新加坡以及东南亚各地,来自香港的一张订单就要几百甚至上千个饼印。”

杨海成印象里那个时候全球有华人的地方就会有他的饼印,而广州、佛山大部分酒楼大大小小的饼印,包括月饼、公仔饼、穿心饼、烟西饼、棋子饼等等很多都是出自他们之手。“做饼印既要有定性又要有眼力,首先就是人要定,一定要坐得住。

杨海成正在制作饼印。/佛山日报记者黄瑶摄

除此之外,就是要讲究力度,看手能不能控制住刀。”杨海成说。

罗操和杨海成曾是多年的合作伙伴。罗操评价说,杨海成制作的饼印的技艺非常高,做出来的饼印的宽度、深度、重量跟他的要求分毫不差,让他很是满意。杨海成介绍说,传统的饼印与现代饼印很大不同在于工艺,现代饼印大部分是以线条勾画简单图案,传统饼印多以艺术形态展现,结合节日或饼的使用场景,寄予祝福,如“梅兰菊竹”蒸饼印、“龙凤”婚嫁饼印、“猪笼入水”猪仔饼印、“独占鳌头”开笔礼鳌鱼饼印等。使用传统饼印制作出来的饼,宛如一件艺术品,让您细细欣赏而不舍得一口吃掉。

近年来,传统木刻饼印受到塑料月饼模具的冲击,杨海成已经很少接到月饼印的订单。现如今,大家对于饼印的理解,更多的是偏向收藏性质的工艺品。 虽然饼印雕刻是一种传统的技艺,但杨海成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频频创新,图案的创作不局限于传统的图形,与时俱进制作出一批卡通形象的饼印,让人耳目一新。历经多年的风雨,虽然饼印雕刻已渐渐式微,但它展现的雕刻工艺,蕴藏的饼食文化,永远是我们的历史文化瑰宝。

文/佛山日报记者黄瑶

(原标题《那些年,我们追的“当红”月饼,许多来自这两位月饼大王和饼印大神》)

编辑 高原 审读  韩绍俊 审核 张雪松 郑蔚珩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