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读懂食品药品标签吗?关键信息都在这

2017-03-15 12:31
摘要

你去商场、超市挑选食品时会留意商品标签吗?你是否只看标签上保质期是否过期呢?你知道如何根据标签挑选合适的食品吗?

你去商场、超市挑选食品时会留意商品标签吗?你是否只看标签上保质期是否过期呢?你知道如何根据标签挑选合适的食品吗?市民在购买预包装食品时,不要轻易被标签上五花八门的广告词迷了眼,要学会读懂食品标签上的关键信息,以保障自己的消费权益。同时也要注意,摄食种类应丰富多变,才能确保营养均衡,有益身体健康。

标签配料表巧辨“果”类饮料

新鲜水果由于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成为许多人健康饮食的首选。不过由于新鲜水果在保鲜及便携性上的不便,使得很多上班族退而求其次,选择用果汁饮料代替。市场上也应运而生了琳琅满目的“果”类饮料,如100%果汁、果汁(果肉)饮料、果味饮料等等,市民该如何从食品标签上识别呢?

纯果汁也叫100%果汁,是由浓缩果汁加水还原到原来的浓度,其配料中一般只有水果浓缩汁和纯净水,有时会有水果原浆和盐。相关国家标准允许在纯果汁中加入糖或酸味剂,但两者不可同时添加。专家提醒市民,如果在标签配料表中看到糖和酸味剂,就不是纯果汁。

而果汁饮料是指在果汁或浓缩果汁中加入水、食糖和(或)甜味剂、酸味剂等调制而成的饮料,可加入柑橘类的囊包(或其他水果经切细的果肉)等果粒。与纯果汁相比,除了水和浓缩果汁成分外,还增加了白砂糖等成分来调节口味,但果汁含量要求应不小于10%。

除以上两种饮料外,市面上常见的果味饮料则是模仿水果风味的饮料,是用糖和(或)甜味剂、酸味剂、果汁、食用香精、茶或植物油提取液等原料调制而成的,其果汁含量低于5%,有些可能完全不含果汁成分。

专家说,相关国家标准中明确要求果汁饮料应标明原果汁含量,所以市民从标签上标示的果汁含量,就可判断出饮料的类别。

乳制品饮料营养价值

取决于蛋白质

在各类液体乳和含乳饮料的包装上,不乏出现“添加益生菌”、“含有真果肉”、“水果和牛奶的完美结合”等诸如此类的广告标语,到底哪种产品含乳量多、营养价值更高呢?专家给市民支招:巧用营养标签来识别。

对于普通市民来说,含乳饮料与液体乳是比较容易混淆的。含乳饮料是指以乳或乳制品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其他食品原辅料和(或)食品添加剂,经加工或发酵制成的食品,如配制型含乳饮料、发酵型含乳饮料、乳酸菌饮料等。液体乳则指巴氏杀菌乳、灭菌乳、调制乳和发酵乳。

根据相关国家标准,乳酸菌饮料蛋白质含量不低于0.7g/100g;配制型和发酵型含乳饮料蛋白质含量不低于1.0g/100g;而液体乳的蛋白质含量则不低于2.3g/100g。

专家建议,市民可以通过标签上营养成分表标示的蛋白质含量,来区分所购买的产品是含乳饮料还是调制乳、发酵乳,从而根据自身对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需求,综合选择乳制品饮料。

案例

营养成分表中的反式脂肪酸、胆固醇等含量标示为“0”并不代表其含量成分就为O。《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食品配料含有或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氢化和(或)部分氢化油脂时,在营养成分表中还应标示出反式脂肪(酸)的含量。按照通则要求,每100g或100mL产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0.3g,即可标示为“0”。所以,标签标示的反式脂肪酸为“0”是表示100g或100mL这种产品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低于0.3g,并不代表完全没有。因此,营养标签上标注反式脂肪酸为“0”,意思是它的反式脂肪酸含量非常低,并不是绝对的零含量。

小贴士:

药品标签:

药品标签或说明书上必须注明药品的通用名称、成分、规格、生产企业、批准文号、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适应症、禁忌症或功能主治、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外用药品和非处方用药的标签,必须印有规定的标志。非处方药标签印有红色或绿色“OTC”字样,可以按照说明书使用;其他药物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保健食品标签:

保健食品标签和说明必须标明主要原料、功效成分、标志性成分及含量、保健作用、适宜人群及不适宜人群、食用方法和适宜的食用量、规格、保质期、贮藏方法和注意事项、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卫生许可证文号、保健食品标识等。不得含有明示或暗示治疗作用以及夸大功能作用的文字,不得宣传疗效作用。

来源 深圳晚报

编辑 桂桐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