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求北索引良才让优者从教 薪火相传育名师促教者从优

宝安日报
2021-09-02 12:15
摘要

近年来,宝安教师荣获市级以上荣誉350余项,其中特等奖及一等奖占比超三成

湾区时代,风起云涌。

格局之变、产业之变、动能之变打开重构城市群发展优势的“机会窗口”,领跑者、竞跑者站上同一起跑线。望前路,千帆竞发,奋楫者进。

向湾趋势、虹吸现象、溢出效应驱动发展轮轴,大潮奔涌、时势浩荡,逐浪者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看脚下,人才涓流,决胜之钥。

育人才,看名师;聚人才,靠优教。宝安区教育局严格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教育优先发展”和“人才强区”战略,坚持“优者从教,教者从优”,持续加大优秀教师引进力度,严把入口关,优选好苗子扎根宝安教育;注重“增量优质,存量优化”,构建由“雏鹰计划”“新秀计划”“薪火计划”和“未来教育家”等培养项目组成的分层分类培养体系,促进全区教师快速、专业成长,为实现教育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注入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宝安教师荣获市级以上荣誉350余项,其中特等奖及一等奖占比超三成;倪岗、唐云波科研团队,分获国家基础教育最高奖项——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实现广东省基础教育零的突破;涌现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邓克)”“全国模范教师(王栋昌)”“深圳市年度教师(郑良凯、高春艳)”等教学改革、师德师风典型代表,匠心聚力领跑湾区。

遍访名校精准招聘 虚怀若谷请来“好苗子”

对待人才的态度,就是一座城市的格局。

宝安,深圳名副其实的人口大区、经济大区。面对“原特区内外公共服务一体化”这道考题,宝安拿出“大区”的担当和气魄,锚定“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发展目标,“十三五”期间,公开招聘、选聘优秀教师4631人,面向国内外知名院校招聘应届毕业生2492名,近三年以来,研究生占比达到70%左右。

花木向阳,人才向海。今年8月13日,又有722名优秀毕业生正式加盟宝安教育,开始接受岗前培训。他们分别来自清华、北大、中央美术学院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其中不乏博士、硕士等高学历优秀毕业生。

优才背后是伯乐。区主要领导亲自听取毕业生招考工作方案,分管区领导不仅多次听取相关工作汇报,确保招聘工作公平公正并优中优选,还率队登门“请人才”,前往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北京师范大学等招聘考点,考察各学科现场面谈工作,并与华南师范大学相关负责人深入交流,在教师招聘、教师培训、毕业生实习、联合教研等方面达成战略合作共识,为宝安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夯实重要智力支持。

礼贤下士,身教者从。区教育局前后组建14个招聘工作宣讲团,分赴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6所部属师范院校,以及华南师范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国内高校开展宣讲活动,让毕业生充分了解宝安教育勃勃生机,领略宝安城市魅力。

一场宣讲,一次表白。倾听宝安“肺腑之言”,高校优质毕业生望向宝安、来到宝安。去年秋季、今年春季招聘,共有近两万名毕业生积极应聘,为不断优化宝安师资结构打下坚实基础。

为了锻造好老师队伍,宝安还坚持全区统一引进资深外教,不断提升师资国际化水平,宝安由此成为全市唯一完成从公办幼儿园到职业教育外教全覆盖的区。同时,宝安不断加强校长队伍建设,2017年面向全国选聘知名校长3人,并加大校长轮岗交流力度,2020年通过公开竞争上岗选拔校级领导66名,一大批能干事、想干事的年轻干部走上校级领导岗位。

四海升腾,这边风景多锦绣,一曲人才集聚的协奏在宝安响起。

分层分类高端培养,倾注心力培育本土名师

教师培养,岂是一朝一夕?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宝安区教育局构建由0-2年教龄教师“雏鹰计划”、3-5年教龄教师“新秀计划”、5-10年教龄教师“薪火计划”所组成的分层培养体系,致力于培养一批专业突出、底蕴深厚的中青年教师骨干力量。

其中,“雏鹰计划”培养周期为3年,致力于通过“理论研修、专家指导,岗位实践、师徒结对,提升技能、以赛促练,团队合作、拓展训练,教育科研、形成规范,考核评价、总结验收”等针对性手段,培养一批素质全面、业务见长的新教师。

“新秀计划”培训周期为2年,致力于通过师德、教育心理学、脑与认知、教师信息化和教育科研等四大课程模块,丰富教师专业结构,提升课堂教学能力,加速成长为骨干教师。

“薪火计划”为期2-3年,借助知名高校+教研团队+名师资源三大团队,采取理论研修、跟岗学习、行动研究、成果展示、后续跟踪五阶段培训历程,造就在专业、教学、科研、引领能力方面有突出作用的学科骨干教师队伍。

雏鹰高飞,新秀蜕变,薪火相传。近三年来,“三大计划”共计培养教师2206名,成功构建了分层分类、分岗分科全员教师培养体系。

耐心等待,静待花开,壮志萌发。宝安创造性地与中国教育学会联合开展为期3年的“未来教育家”培养项目,鼓励全区教师“人人当名家,个个成名师”。目前首批10名“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圆满结业,其中2人分获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1人被评为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3人被评为市名教师并成立工作室,1人被评为市中青年骨干教师;每个培养对象带领7-8人的专业协作团队,也在论文发表、参与课题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成为宝安教育的骨干力量。

一颗心唤来一颗星,一束光唤醒一盏灯。宝安持续实施特色名校、名教师、名校长“三名工程”,培育出区级以上名校(园)长、教育科研专家、名教师、名班主任近四百人,区级以上名师工作室近两百个。与此同时,宝安注重基层党建与师资队伍建设深度融合,启动党员名师“双培养”三年行动计划,成功挂牌100个党员名师工作室,形成了“三名”当先、人才涌现的良好局面。

荣光璀璨,山河为证,群众铭记!奋进火炬照亮崭新时代,光影摇曳间,“名师”大区宝安正徐徐走来!

专项督导深入校园,激活匠心培养生态

溪流灌不活巨木,江河才能滋养林海。

宝安以系统思维推动教师培训,用专项督导激活学校培养教师的内生动力,让一座座校园串点成线、织线成片,联结成“名师”培育生态,集聚成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势能。

4月15日至5月15日,宝安区教育局在全市创新开展新教师培养专项督导,全面了解近5年(2016年7月后)从高校毕业入职宝安的新教师培养情况,以及通过社会招考形式入职且教龄在5年以下教师的成长情况。

盘家底,查课堂,问成长。督导组走进全区90所公办中小学(含高中、职校),不仅要求听校长做自评报告,还随机观摩新教师的课堂、访谈行政、查阅资料,并加新教师微信进行问卷调查。

问卷之上,言简意赅。“你是否参加学校青蓝结对、教师共同体等培养组织”“学校针对新教师八项教学基本能力是否组织过培养和考评”“学校是否为新教师建立个人发展档案”……十道问题,十条路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答题校长自省,答卷教师心暖,各所学校呈现新气象。

观教师成长,查教学质量,对孩子负责。各督导组把新教师教学水平作为评价培养质量的第一标尺,从语言表达、教学书写、多媒体应用、教学写作、备课、说课、现场上课、教学评价等八个方面为新教师评分,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蕴鞭策引领于关心关爱之中。

今时今日,宝安各校教师培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新桥小学,既是百年老校,又是青春校园,114名教职工平均年龄仅33.4岁。2016年以来,学校陆续迎来41名应届毕业生,同期向区内新校输送的骨干教师多达26人,锻造出“12345”培养模式。

其中,“1”指建立1份成长档案(包含个人三年成长规划);“2”指安排2位帮带导师(教学+德育);“3”指谋划3个培养阶段,第一年站上讲台,第二年站稳讲台,第三年站好讲台,为此学校组建新教师研学共同体,邀请名师专家进校指导,定期开展校内教学大比武等活动;“4”指进驻4个部门跟岗,旨在拓宽工作视野提升团队凝聚力;“5”指通过5项考核指标,即能写一手好字,上一堂优质课,在正规刊物发表至少一篇论文,主持或参加一项校级以上课题,主科老师有一年班主任任职经历(综合科老师能有一项才艺特长)。

责重山岳,能者担之。教育这条路,宝安已过千山万水,还在跋山涉水。

近年来,宝安教师荣获市级以上荣誉350余项,其中特等奖及一等奖占比超三成;

两科研团队,分获国家基础教育最高奖项——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实现广东省基础教育零的突破;

宝安教师连续两届荣获深圳市年度教师。

面向国内外知名院校招聘应届毕业生2492名,近三年以来,研究生占比达到70%左右;

启动党员名师“双培养”三年行动计划,成功挂牌100个党员名师工作室。

(来源:宝安日报)


编辑 汪新林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