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
记者 石义胜
2017-03-11 09:32

在茫茫荒漠戈壁滩上,深圳投资兴建的喀什深圳产业园与中航产业园引进40家企业,带动上万喀什群众就业;

在咆哮的怒江河谷上游,西藏察隅县目本村搬离地质灾害频发区,圆了几代人的安居梦;

在汕尾新河产业园,比亚迪新能源大巴一个项目就改写了陆河的县域经济……

从帕米尔高原上的塔县到雪域江南西藏察隅,从云贵高原毕节黔南到广西革命老区百色河池,从巴山蜀水到荆湘大地,从粤东汕尾到粤北河源,都留下深圳对口支援帮扶干部的足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必须认清形势、聚焦精准、深化帮扶、确保实效,切实提高工作水平,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在今年初召开的深圳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长许勤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要求,认真落实中央和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部署,携手对口地区共同打赢脱贫攻坚战,更好地服务全国全省区域协调发展。

“十二五”期间,深圳统筹安排财政帮扶资金90.3亿元,社会援助资金64.2亿元,不遗余力推进产业帮扶、科技帮扶、民生帮扶、智力帮扶、柔性帮扶、社会帮扶、立体帮扶,推动受援地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016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的首战之年,深圳帮扶力度继续主动加码,全年安排财政投入帮扶资金达62.5亿元,同比增长31.6%,近700名帮扶干部扎根在全国各地扶贫开发一线,为全面奔康攻城拔寨贡献出绵绵不绝的特区力量,探索出可借鉴可复制的深圳模式。

“五朵金花”绽放南疆

“以前家里穷,工作又不好找,有力没处使,现在好了,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园区还管吃管住管交通,比种地强很多!”来自喀什色满乡的阿依努尔·伊马木在喀什深圳产业园找到了人生的第一份稳定工作,家里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在喀什深圳产业园,按照深圳标准、深圳质量建设的现代化厂房里已经有29家企业入驻,仅来自深圳的美丽奥服装公司一家企业就解决了1000多人就业,目前还在积极扩充生产线增聘员工。

“4年多前,这里还是一片盐碱地、戈壁滩,现在已经建设成为核心示范区。”喀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干部米热卡米力告诉记者,深圳产业园是喀什东部新城第一个开建的项目,一期投资2.4亿元,厂房早已招租完毕;二期总投资1.8亿元,1-10号标准厂房竣工通过验收,尚在装修期间就有深圳企业主动上门入驻,第一批产品去年国庆时就已出口海外。“现在第三期13栋厂房正在赶工,我们的工作重心不是招商,而是招工,需要动员周边农村的富余劳动力进厂,把他们培训成现代产业工人。”米热卡米力动情地说,以产业带动就业,效果日益明显。

喀什深圳产业园与喀什深圳城、喀什大学、综合保税区和深喀科创中心并称深圳援疆工作的“五朵金花”。深圳城由深业等11家国企共同投资开发,2.7万平方米的商业中心和3栋共10万平方米甲级写字楼,去年9月24日正式启动招商。深圳城的开发建设,带动周边11栋总部经济大楼和喀什发展大厦等社会投资项目,喀什东部新城轮廓初显。深圳出资10亿元援建的喀什大学,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深圳大学”,改写南疆没有综合性大学的历史,近30栋单体建筑已经封顶,2018年将正式招生,解决喀什发展的人才瓶颈。深喀科创中心已投入实质性运作,2.5万平方米场地可同时孵化企业200家。综合保税区则已成为喀什参与建设“一带一路”核心区的强力引擎。

“十二五”期间,深圳累计投入财政援疆资金38.5亿元,超额6亿元完成预定的目标任务;组织市属国企和驻深央企参与实施援疆项目5个、实际投资20.3亿元,带动其他社会投资项目50个,实际投资21.7亿元。2016年,深圳安排援疆资金总计10.8亿余元,助力受援地民生保障、产业发展、人才培养、文化旅游等工作再上新台阶。

精准扶贫富民兴藏

目本村位于植被稀缺的怒江干热河谷地带,是西藏察隅县深度贫穷、最为偏远、山路最为险峻的村庄之一,一袋百元的水泥只能靠骡马从乡里拉进村,运费高达700元,很多村民终生未出村,世代深受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侵扰。

“‘目本’在藏语里就是‘搬走、搬来搬去’的意思。”目本村村主任恰珠说,村民世代盼着搬到一处宜居的地方繁衍生息,这个愿望一直难以实现。2014年,深圳援藏工作组实地调研后,事情终于有了转机。经过反复协商、科学规划,深圳投入援藏资金3000万余元,将目本村整村搬迁到气候宜人、林地资源丰富的上察隅镇巩固村附近的边境一线。目本新村采用“小组团、花园式社区”的设计思路,每户均为占地约540平方米的藏式院落,其中主体房屋建筑面积187平方米,庭院内可以种植蔬菜。令村民又一次感到惊喜的是,工作组还在计划外筹集资金,为每户配备了藏床、椅子、电视机、热水器和灶头等家具家电,实现拎包入住。此外,每户还分到两亩地,解决了粮食问题。去年6月16日,最后一户村民顺利完成搬迁。

2016年7月18日,深圳市第八批援藏工作组进驻察隅。在3个月时间内,工作组走遍察隅6个乡镇,深入70多个村庄,行程5000多公里,形成了12000字的《察隅县工作组调研情况和工作思路》和《察隅县工作组援藏工作思路及规划(2016.7-2019.7)》,制定了携手奔小康工程、产业造血富民工程、文化旅游产业惠民工程、智力直通车工程和强基固本工程,并针对察隅农场的特殊情况,制定了和谐惠民七大工程。

产业共建振兴粤东西北

“粤东西北地区发展起来了,广东的经济就有了两个强劲的发动机。”针对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这一软肋,2013年起实施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战略,其中深圳承担全面对口帮扶河源、汕尾的重任。以产业共建为主要形式推进对口帮扶,实现珠三角的优化发展与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的“同频共振”,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同饮一江水,深河一家亲。深圳在2014年一次性投入3亿元财政资金的基础上,2015、2016年又分别追加投入10亿元、5亿元,注入深河公司全力支持河源高新区建设;市财政向河源追加5亿元产业帮扶资金,支持设立规模20亿元的深河产业投资基金,用于河源全市共建园区和产业项目建设;安排2.2亿元的贷款贴息支持河源“一区六园”重点产业项目。3年间,仅深圳市级财政用于产业帮扶的资金就达25.2亿元。

汕尾陆河县是有名的中国建筑装饰之乡,中国建筑装饰百强中有22家是陆河乡贤外出创办的企业,但没有一家落户陆河。产业基础薄弱、缺乏园区平台,不只是陆河的短板,也是汕尾的痛点。深圳对口帮扶汕尾指挥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几年来,深圳投入30多亿元的资金为汕尾做园区起步区的征地拆迁、基础设施建设,以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产业新城作为龙头,汕尾已经形成了“1+4”的产业园区格局,仅四个区县共建的产业园区就从深圳成功引进了比亚迪、海王集团、创维等一批优秀企业落户。

“新河工业园区多年停滞不前,园区前几年基础设施为零、企业落户为零,得益于深圳帮扶,很快就引进了20多个项目,包括投资65亿元、产值超百亿元的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项目。”陆河县政府党组成员、新河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胡治营表示,仅比亚迪的进驻,就为当地GDP至少带来翻倍的增量,从建厂房到投产仅用了几个月,创造了“深汕速度”,也为陆河的“脱贫奔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陆河的腾飞只是粤东西北实现振兴发展的序曲。目前,深河、深汕共建产业园区累计投产项目已达300多个,“深圳总部+河源汕尾基地”的产业共建模式效益渐显,产业发展与河源、汕尾中心城区扩容提质、交通互联互通齐头并进,全面对口帮扶步入深度融合,深莞惠(3+2)经济圈已经拉开区域协调一体化加速发展的大幕。

编辑 牧丫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