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毕业能背240多首古诗词!他们是怎么学的?

记者 刘秋伟 通讯员 涂鸦 文/图
2017-03-02 00:54
摘要

近日,央视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落下帷幕,网友们对诗词文化的余热并未消减,众多网友在朋友圈纷纷转载“诗词”的文章。

近日,央视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落下帷幕,网友们对诗词文化的余热并未消减,众多网友在朋友圈纷纷转载“诗词”的文章。

作为有着千年文化传承和底蕴的东莞市厚街镇,自古书香浓郁,明清期间以来,出现了陈链、王缜等扬名于岭南书坛的诗家。近年来,该镇诗词文化氛围浓厚,于2013年获得“广东省诗词之乡”荣誉称号,前进小学被授予“广东省诗教先进单位”称号、圣贤学校也是“广东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会员单位”等。

今天,记者就带你到这两间小学,看看学生是怎么学诗词的。

学生人手一本《中华诗词读本》

“目前学校要求每个学期每个学生都必背20首古诗词,其实就是一周背一首诗。”东莞市厚街镇前进小学副校长林文昌告诉记者,每周背一首诗是为了周一升国旗时,全校统一背诵。而到学期末,老师还要对学生们的古诗词进行考级,共分为6个等级,最基本是背诵20首,如果每增加20首就升一级,并给学生颁发奖状。

257342840506606200

林文昌说,但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们普遍都能背诵40首诗。所以小学毕业的学生,加上语文课本上的古诗词,不少学生能背诵到240多首,这在其他学校来说,还是名列前茅的。

据了解,前进小学自2009年开始便提出让学生诵一起诵读经典诗词的想法,为此学校还专门精选了一些诗词,编订了校本教材《中华诗词读本》一书。而本书最大的亮点,除了书中选用的历朝历代非常经典、朗朗上口的古诗词之外,还有关于厚街古代名人的诗作和近代名人的诗词等。

“因为学校立足本土,经典古诗词不能忘,但是我们本土有名诗人的作品也应该掌握了解。”林文昌说,全校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人手一本《中华诗词读本》,并且还要求这本书在毕业之前,历朝历代经典古诗词部分,全部要求背诵。

此外,学校还开设了“少年宫”兴趣社团。“所谓少年宫就是类似于兴趣课堂,是每周五下午上的课。”林文昌介绍,“少年宫”内设有传统文化鉴赏班、诗书、体育、数学、英语等几十种兴趣社团,这些都是学生们按照自己兴趣参加的。其中,最受学生们追捧的竟然是“童心诗社”。

“诗社主要以创作现代儿童诗为主,有近60位学生参加,是目前学校最火的社团之一。”负责童心社团钱劳来介绍,因为小学生对古诗词的格律还不懂,但是对写现代诗,还是充满了兴趣。据了解,童心社团不少学生作品都曾被发表在市级报刊或者杂志上等。

每日师生诵读诗词半小时

与前进小学类似,圣贤学校在诗教方面也是出类拔萃。

699334656222802198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不论是清晨的晨读,还是下午的诵读,都能在圣贤学校内听到学校广播着悠扬缓慢的轻音乐的同时,也传来学生们此起彼伏朗朗的读书声。

“早上8点晨读,全校会有20分钟的统一晨读时间,读的是本校自编的国学教材,而下午则是诵读经典古诗词10分钟。”圣贤学校国学经典教育副主任蒋雪梅介绍,学校一直以国学经典育人为特色。

“全校师生每周都规定要背1首经典古诗词,而这些诗词都是全体语文老师共同勾选出来,朗朗上口的经典诗篇。”蒋雪梅介绍,本学期的古诗词已经选定:《行路难·其一》、《长歌行》、《明日歌》等经典古诗篇,让学生们从中对诗词文化的认识。

此外,该校力求打造诗教氛围还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共同编著了6册《国学》教程,以求让学生能够不断有所进步。“国学课是每周上一节,也要求学生熟背。”蒋雪梅说。

孩子吵架时也探讨“学问”

虽然每天诵读半个小时的诗词,但是对学生来说,最多只能算是熟读,而并不能掌握。

所以,每周圣贤学校还给学生专门开始了一节的国学课。蒋雪梅认为,每周的国学课则让孩子理解深刻。“我有时候还能听到学生们私底下在探讨问题时,引用论语中的句子。”蒋雪梅介绍,有一次,班里有两个男孩子在打架,她去劝架,有个孩子比较愤怒,于是蒋雪梅立刻引用了论语中子路问孔子的句子,“我直接引用学生刚学过论语中‘子路问孔子:君子尚勇乎?’来教他们:打架勇敢而没有道义不是君子所为。”让蒋雪梅没想到的是,此后,她也经常能听到学生会引用论语中的话,来相互探讨,相互教育。

当然,更多的是来自家长对国学课程的认可和好评,“我儿子回到家,有时候会跟我说一些我都听不懂的之乎者也,跟我讲道理。”一位家长告诉笔者,所以她为了跟孩子同步,也跟孩子一起学习,“我家孩子学了国学后,的确文明懂礼了很多。”

“开学朱砂礼、元宵话民俗、端午展才艺、中秋诵诗书、冬至……”除了诵读古诗篇,圣贤学校还注重国学传统经典教育,针对传统民俗,让学生参与活动,加深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而在刚刚结束的元宵节上,圣贤学校仿效古代周王朝贵族教育体系的“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给学生们举办了一场游园会。而游园会中的十多种小游戏,也透着浓浓古文化。“吃汤圆、谈民俗、猜灯谜、踢蹴鞠、“骑马”、掷箭等旧时古人的游戏,让现在学生们从这些古人的习俗中,感受元宵气氛。”   

见习编辑 王雯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