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可在坪山区石井街道石井社区,有一个“叫爱心餐桌”的服务项目,他们让辖区30多名独居或行动不便的老人,每周享受一次免费午餐。一年半过去,这个项目不但坚持下来了,而且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由政府出资给社区弱势老人献爱心的项目真正成为民心工程。
社工调研催生"爱心午餐"
“爱心餐桌”是石井社区社会建设风景林推出的盆景项目,而该项目的诞生缘于社工对辖区老人的一项调研。
为了给辖区老人提供有针对的服务,2015年年初,石井社区的社工针对辖区老人开展一项需求调查,调查发现,石井社区本地户籍人口的2175人之中,80岁以上的老人共81位。在这81位老人中,有许多老人的子女或者在外地工作,即使在本地也都忙于工作或照顾孙辈,无暇顾及老人日常生活及照料,使其成为“空巢老人”或者事实“空巢老人”。
社工在日常社区走访中发现,一些高龄、患病、行动不便的老人的午餐很成问题,尤其少数独居老人和身有残疾的老人,于是,社工们便萌生了成立爱心餐桌为他们送爱心午餐的想法。
部队义工、老人义工、社工一起为老人准备爱心午餐。
为此,石井社区还为88位老人、残疾人建立了《爱心餐桌长者档案》。档案上除了姓名、住址、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外,还详细记录了居住环境、健康状况,以及生活习惯和饮食注意事项等情况,甚至连口味如何、喜欢吃什么也都名列在册。
社工义工齐参与 爱心餐桌越来越大
在社区工作站以及社工、义工的努力下,“爱心餐桌”这一想法得到了实现,2015年5月,坪山区石井社区正式推出“爱心餐桌”项目,为辖区首批10老人提供爱心午餐。
“爱心餐桌”项目可以说是社区爱心队伍的大集结,社区党员义工、巾帼义工、老年义工、部队义工等社区义工与社工共同参与做饭、送餐并实时跟进老人们的反馈意见等等,石井社区特配置专用厨房及相应基本设施与设备。
为保障食品安全,特制定食品管理制度,实行留样制度,选派有责任心、耐心、爱心、健康的义工做主厨、助厨及送餐者,明确其职责,并根据老人的饮食习惯、喜好及营养制定食谱。
就这样,社工与社区义工用他们的爱心坚持着,社区老人及其家属由开始的观望到后来的发自内心的感激、喜欢,要求加入爱心午餐的老人也越来越多。
自2015年5月28日起至今,石井社区每周四安排8位义工与2位社工参与做饭、送餐,目前共35位老人和残疾人成为“爱心餐桌”服务对象(其中有4位老人已去世),接受送餐1638人次,后期将根据老人的实际需求,逐渐增加服务对象。
爱心午餐送上家门。
据“爱心餐桌”项目执行社工刘林敏介绍,为了让项目能够持续发展,项目还请了专门的厨师,自2017年1月开始,在石井办事处的高度重视,引进“百度外卖”服务,在得知这一爱心服务后,“百度外卖”表示也献一份爱心,免费为辖区30多位老人送餐。
“在区、街道的大力支持下,爱心午餐受到社区群众尤其是老人们热烈欢迎,他们都夸共产党好,政府好,这更加坚定了我们做好这个民心项目的决心。” 石井社区综合党委副书记彭耀明说。
编辑 左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