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获评为国家级绿色园区以来,肇庆高新区始终坚持绿色集约发展,走低碳循环发展路线,严格资源节约和环境准入门槛,大力发展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主的绿色产业,加快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不断释放绿色发展潜力。
广东山鹰100万吨造纸项目正在紧张推进,国能肇庆电厂上马二期工程后,将为广东山鹰、焕发生物等企业提供充足热能。王振宇 摄
发力新能源汽车产业
8月23日,第5万辆小鹏P7在肇庆小鹏汽车智能网联科技产业园生产下线。随着小鹏汽车肇庆基地产能不断释放,肇庆高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为“碳达峰碳中和”添砖加瓦。
5万辆小鹏P7能节约多少能源,减少多少排放,未能精确计算,但我们可以从相关新能源汽车数据分析中大致了解。
在论文《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环保现状分析——基于实地调研及定量计算方法》中,作者实际对比了相同配置但动力来源不同的电动车和汽油车后发现,行驶20万公里后的排放量,电动车可以节约4195.2千克的标准煤,减少10306.2千克的二氧化碳排放。以此类推,5万辆新能源汽车行驶20万公里可以节省20.97万吨煤,减少51.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减少51.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意味着什么?按照2015年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平均每人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为7.7吨,51.5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66883个中国人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一亩树林每年吸收2.45吨二氧化碳计算,相当于21万亩树林一年的工作量,约等于一个端州区面积大的树林。
量产5万辆P7不过是小鹏汽车实现的一个小目标。8月18日,小鹏汽车肇庆二期项目当天签约当天动工,项目达产后,肇庆智造基地整车设计产能将从年产10万辆提高到20万辆。
以小鹏汽车为龙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然成为肇庆高新区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根据肇庆高新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肇庆高新区着力打造成为西江先进制造业走廊龙头和肇庆建设大湾区制造新城领头羊,到202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360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要实现产值500亿元。
紧随小鹏汽车而来的宁德时代计划在肇庆首期投资120亿元,建设世界级锂电池生产基地,规划产能25Gwh。如果这一项目的动力电池产能全部用在新能源汽车上,以小鹏P780kWh可以行驶700公里计算,25Gwh可以行驶约21875万公里,可以节省约4588.5吨煤,减少11272吨二氧化碳排放。
按照计划,肇庆小鹏智能网联科技产业园未来产值将超300亿元,而今年落地肇庆的宁德时代肇庆项目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约200亿元。单单这两家龙头企业,未来就能贡献超500亿元产值。
8月23日,第5万辆小鹏P7在肇庆下线。王振宇 摄
在小鹏汽车、宁德时代等龙头企业带动下,肇庆高新区逐步形成了以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先进装备制造、金属新材料为主导,生物医药(兽药)、健康食品、商贸物流为辅的“3+3”现代化产业体系。2020年,该区节能环保产业产值为122.8亿元,同比增长7.6%;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为335.1亿元,同比增长7.5%。
扶持发展绿色产业的同时,肇庆高新区着力推动低产、低效、高污染和落后产能退出。“十三五”期间,全区万元GDP综合能耗为同比下降18.78%,规上工业六大高耗能行业能耗占地区规上工业能耗比重下降14.6%。
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
近日,国能肇庆电厂上马二期工程,将额定供汽能力从目前的600吨每小时提高到1100吨/小时,未来将为广东山鹰、焕发生物等链主企业提供充足的电能、热能、空气能,目前已吸引达利食品、鲜活果汁、创康食品等下游企业布局,助力肇庆高新区食品饮料产业链建链强链。
蒸汽是很多工业企业的动力之源。国能肇庆电厂集中供汽,能够避免重复建设,降低企业投资成本,提升供汽稳定性,减少污染排放,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除供汽合作外,广东山鹰还计划将造纸后的固废交由国能肇庆电厂耦合发电处置,确保生产产生的污泥不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与此同时,国能肇庆电厂将利用山鹰厂房房顶进行光伏发电,改善能源结构,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围绕蒸汽供应链打造的产业生态链是肇庆高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又一典型案例。通过围绕重点发展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该区已构建多条循环经济产业链。
小鹏汽车、宝龙汽车、动力金属、宁德时代构成新能源汽车循环经济产业链;威士海、巨大、爱龙威等企业密切先进装备制造产业联系;亚洲铝厂、新中亚、艺华、宏旺围绕金属材料打造产业闭环;中导、硅芯等企业发力电子信息产业循环经济;大华农、焕发生物、海王药业构建生物医药制造循环经济产业链……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我区有两条硬杠杠。一个是与园区现有企业、产业必须在产业链上相关联,能做到补链强链、耦合发展;另一个设立投资强度、能耗、土地利用强度和利税产出效益等指标,推动高质量发展。”肇庆高新区经济贸易和科技局党组成员冯概介绍。
按照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肇庆高新区鼓励区内企业密切产业联系,打造循环经济培训平台、肇庆物质流分析平台,支持企业的“淀粉糖生产线余热及沼气综合利用项目”,对循环经济技术装备进行推广。
通过循环化改造,肇庆高新区内的600多家企业产业协作程度日益加深,循环经济产业链关联度达75%。
企业成为园区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主体,纷纷打造绿色工厂、开展清洁生产、申报绿色产品,促进节能降耗。
宏旺金属采用了自主研发的退火工艺技术,让整条不锈钢生产线,突破了不锈钢冷轧需要经过酸洗的传统工艺,且使用清洁能源天然气进行退火及利用余热进行钢带清洗,大幅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广东精英纺织服饰科技有限公司废气处理设施采用了水喷淋加双电场串联处理新技术,有效地去除了恶臭;对原废水处理工艺进行升级改造,生化处理同时进行硝化,处理后的排放水的各项指标远优于标准排放水各项指标。
目前,肇庆高新区已有74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其中49家企业获得清洁生产证书,33家企业获得省级清洁生产企业称号。
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位于肇庆高新区的市考断面水口寨河面波光粼粼、两岸绿草青青。2020年以前,这里的水质长期处于劣Ⅴ类水平。为啃下这一硬骨头,肇庆高新区采用GPS定位摸排,对全区水环境污染成因进行排查,摸清污染源底数,绘制雨污管网一张图。
根据溯源排查发现的问题,该区在污水汇流关键节点进行有效截污,先后完成白沙街、创新大街等截污工程。截污纳管后污水,通过收集管网输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才排放。
2020年,肇庆高新区园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所有工业废水经预处理后再排入污水处理厂,基本实现企业污水零直排。今年上半年,水口寨河的市考断面的基本达到水质考核目标要求。
得到整治的不只是河流,还有空气和土壤。通过推行VOCs企业“帮扶式”综合整治、开展动车尾气专项执法,肇庆高新区继续打响蓝天保卫战;固体废物得到依法依规有效处置;在线监测系统助力监测废水废气稳定达标排放。
“从长远来说,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不是对立关系,而是相互协调、共同促进关系。”肇庆高新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该区坚决实行施行环保“一票否决”制,严把入园关。今年以来,截至6月30日,因不符合环保要求不同意入园项目18个,涉及金额约22.7亿元。
绿色生态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园区和企业的主动选择——新增公共建筑中绿色建筑比例100%;已淘汰所有燃油公交车,新能源公交车占比100%;利用建筑屋顶进行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42宗,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装机容量182.4036MW;园区除电厂外,所有企业全部采用天然气和生物质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淘汰全部分散燃煤锅炉,全区实现集中供热,降低园区内能耗和污染。
不断变好的生态环境成为高新区吸引人才的绿色招牌。武汉大学(肇庆)粤港澳环境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汪韦兴博士不仅在肇庆高新区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还将自己的户口迁到高新区。“这里的环境越来越好了,不仅发展机会多,而且生活质量好。”
(原标题《肇庆高新区:走低碳循环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