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热播 文化+综艺火了?董卿却不认为
记者 杨媚 文/图
2017-02-24 18:31

继《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后,又一档文化综艺节目火了。上周末,由主持人董卿担任制作人的大型情感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在央视开播,6组嘉宾以人生故事的分享加上安静的名作朗读,打动了大批观众,首期节目播出至今豆瓣评分高达9.2。

海报

节目现场

最近这段时间,文化类节目成了电视荧屏上最火的“清流”。它们用书信的方式打开历史、用对垒的方式重读诗词、用朗读的方式传递情感,形成了独特的“慢综艺”现象。

“文化+综艺”的魅力在哪里,为何赢得了观众的青睐?它们的持续火爆,是否意味着文化类节目的“春天”已经到来?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

“慢”下来,读出那些打动人心的文字

没有绚丽的灯光,只有朗读者、书和书架。伴随着李云迪的琴声,《朗读者》的嘉宾依次登台朗读。

“不要愁老之将至,你老了也一定很可爱。”一对普通夫妻对念朱生豪的情诗。“没有他,我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入学读书。”濮存昕把老舍的《宗月大师》献给改变自己命运的荣国威医生。“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当了妈妈的世界小姐张梓琳娓娓道来刘瑜的《愿你慢慢长大》。围绕主题“遇见”,他们念诗、读散文、分享家书,让打动过自己的文字通过电视传递给千家万户。

书信朗读节目《见字如面》中,一个人、一封信、一张讲台,嘉宾用声音演绎文字的故事。

“我不喜欢你解放后的戏,一个都不喜欢,你心不在戏里。”演员王耀庆慷慨激昂地朗读着画家黄永玉1983年写给戏剧大师曹禺的信。演员张国立沉着地读着曹禺的回信:“永玉大师,收到你的信,好像一个一无所有的穷人,从神女手里,得到了不可数量的珍宝。”许多人留意到该节目正是因为这段成就了关于艺术批评与自我批评佳话的精彩演绎。

这就是如今以“朗读”为基本形式的两档文化综艺节目带给观众的别样感动。在娱乐霸屏的当下,它们和早前的 《中国诗词大会》一道,让综艺节目的节奏突然“慢”了下来。

321A6550

CL1A7524

高而不“冷”,充满人情味与人文味

从趋势上看,与第一代文化类节目将不同类型知识一锅烩的“文化大卖场”模式不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大都围绕特定领域深耕垂直领域,更像“文化专营店”。而到了《朗读者》和《见字如面》,文化节目又用“情怀”二字贯穿始终,再次升级使其高而不“冷”,充满了人情味与人文味。

在《朗读者》中,濮存昕就讲述了自己一段鲜为人知的人生经历。曾是小儿麻痹症患者的他小时候被人叫成“濮瘸子”,如果没有和荣医生那次改变命运的遇见,他不会成为一名演员。96岁的翻译大家许渊冲讲起自己第一次翻译诗是因为喜欢一个女同学时,不禁露出调皮的笑容,朗诵起林徽因的《别丢掉》,动情处依旧热泪盈眶。在这里,文字被以最朴素的朗读形式,诠释出深藏的情感、使命与价值。

《见字如面》则紧扣“书信”二字,总导演关正文认为:“相比虚构类作品,原本私密的家书、情书、与友人书,具有极强的真实性、个人角色和历史带入感。很多来自名人或关涉重大历史事件的私人信件,可以为人们带来超越虚构故事的更加真切的认知效果。”

从两千多年前秦国将士黑夫的家书,到抗战时期中国远征军展示曹越华在缅甸战场上对爱人的思念……每一封信都像铺陈开一幅幅历史图卷。关正文说,“有趣”成为节目筛选信件的重要考量条件,其次才是真的能够形成感人力量的文字。

两人定妆照

两人定妆照

张国立与王耀庆

张国立与王耀庆

激活中国人的“文化心”

除了形式上的更新升级,文化综艺节目再度崛起的背后有着更为深刻的社会大背景。不少业内人士对此并不意外,因为在明星真人秀、娱乐类节目刷屏令观众产生审美疲劳的当下,文化类节目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的文化焦虑。

“中国人的文化心一直在,但需要被激活。”著名文化学者、《中国诗词大会》嘉宾蒙曼认为节目“打动了中国人的一颗‘诗心’”,文化节目的走红暗合了社会中本就埋藏着的了解传统文化的需求。

《朗读者》总导演刘欣则表示,在人类文化长河中什么层级的娱乐该占到多大比重是有公约的,在娱乐化盛行的如今,必然涌现出几档让观众拍手叫好的优质文化节目,这是一片蓝海,也是大势所趋。“当人们物质生活日渐富足、精神生活也被娱乐填满时,自然会产生新的需求——对自我、对世界产生疑问、寻求答案。这样的困惑,娱乐类综艺无法给出解药,就要靠文化节目来满足这样的需求。”

关正文也持类似观点。他认为,《见字如面》正好迎合观众时下“文化修复”的需求,一种对高品质精神生活的需求。

曹禺的回信最后一页

曹禺的回信最后一页

曹禺

曹禺

黄永玉

黄永玉

文化节目“春天”已至?

这几股“综艺清流”可谓圈粉无数,许多观众都表示,自己被朗读所蕴含的真挚情感所打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点评:“满电视都在明星玩游戏,央视这《朗读者》却别具一格,‘慢下来’用朗读做电视,真是稀缺而有价值的电视文化……《朗读者》证明着文化类节目未必‘冷’,央视文化综艺的集结今年有新突破。”

还有网友称“几度让我潸然泪下”。“以前总是惊叹文言文的表达能力如此之强,现在也算是能重温一下了……《见字如面》,在文化快餐的时代不失为对文化积淀一种更深层次的解读和继承。”

《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到《朗读者》的持续火爆,不禁让人要问,文化综艺节目是否已经迎来了“春天”?

关正文认为,无论做什么节目都是内容为王,文化节目一直都是有需求的。“当前互联网综艺品种丰富,但更多集中于单层次浅层次的娱乐。简单的整齐划一的文化产品并不是所谓的大众文化,网络时代也并不等同于浅层次娱乐,观众需要更高层次、更多元的文化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做的是一种叫重回常识、或是建立一种文化自信的事。”

在《朗读者》首次担任制作人的主持人董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却表示谨慎。“我并不认为一两档节目得到大家关注就标志着文化类节目开始大火,这需要整个社会大环境有所改善。但它起码是一个风向标,让我看到了在真人秀霸屏的今天,观众对文化类综艺节目也是有庞大需求的。我们现在所做的,是尽所能去做情感的共鸣,去唤起大家对文学的最温柔的记忆。”

见习编辑 Lisa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