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下午,在深圳晚报大会议室,深圳晚报记者、编辑为一个人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欢迎会,这是一场特殊的欢迎会,主角是深晚的一位记者——李晶川。
新冠疫情发生后,曾参与汶川地震、雅安地震等重大事件报道的李晶川再次主动请缨,并于2月14日跟随深圳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伍出征,用镜头和手中的笔,记录荆州战疫一线的难忘瞬间,践行着媒体人的使命与担当。
历经一个多月的采访奋战,3月20日,李晶川跟随深圳支援荆州医疗队平安抵达深圳。4月4日,他回到了家人的怀抱,深圳晚报也终于接回了在外奋战的新闻战士。
逆行荆州,只为使命在前方召唤
作为深圳晚报财经新闻中心执行主任,李晶川从业20余年对新闻始终保有矢志不渝的追求。
新冠疫情发生后,李晶川凭着老记者独有的职业敏感,判断深圳极有可能派出医疗队去湖北支援,于是连续两次向深圳晚报总编辑邓自强提出了前往湖北采访报道的请战申请。
2月12日,李晶川如愿以偿地接到代表深圳报业集团随队前往荆州采访的通知。
2月14日,深圳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深圳晚报总编辑邓自强受集团领导委托,在出征仪式上为李晶川送行。
▲送行现场。
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前线后方联手践行新闻人的使命和担当
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带着护目镜,呼吸都变得困难,数小时的采访和拍摄下来,衣袖裤脚全部被汗水湿透。就这样,李晶川发回一条条优质的视频素材、一篇篇文图报道。
深晚后方的小伙伴们也时刻和李晶川保持联系,第一时间将视频剪辑、将报道发布,进行全平台传播和推送,让深圳人了解到前方医疗队的最新进展。
36个日日夜夜,36篇逆行日记……2月14日至3月20日,李晶川在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监利县人民医院和监利县中医院与医护人员一起并肩作战。在每天睡眠不足5小时的高速运转状态下,李晶川从前方发回了《荆州战役24小时》《告别监利:28张照片中的34天》《致敬最亮的星|深圳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影像特写》等一批有影响力的独家作品和视频。
播放视频
3月1日,李晶川前往监利县人民医院为医护人员拍摄“天使之眼”的专题图片,让读者记住了一双双坚毅的眼神、一个个有力的背影。
▲李晶川拍摄的“天使之眼”专题图片之一。
3月11日上午,深圳医疗队第一次全员集结在监利“双清零”标志性建筑——监利县人民医院感染科住院楼前,他躺在地上,为深圳医疗队拍下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手势。
▲李晶川躺在地上找角度,只为拍出一张好照片。
3月15日,他不惧危险前往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舱采访,记录方舱里的“生命之光”,采写医护人员与重症患者交流的感人画面。
▲李晶川进舱采访。
欢迎回家,他和每一位同事紧紧拥抱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湖北逐渐“苏醒”。3月20日晚,李晶川跟随医疗队回到了春暖花开的深圳。
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4月4日上午,李晶川的家人和深圳晚报小伙伴前往深圳人才研修院早早等候,迎接李晶川回家。
▲家人和同事迎接李晶川回家。
▲李晶川和妻子、孩子紧紧拥抱。
归来,他的话语感染每一位年轻新闻人
4月7日下午,一场“听心会”在深圳晚报18楼召开,会议的主角正是从荆州平安归来的李晶川。李晶川讲述了自己在荆州采访的历程,深圳晚报的许多年轻记者听了心有感触、深受鼓舞,纷纷表示要向“川哥”学习,要将深晚人的新闻热情和新闻追求传承下去。
▲“听心会”现场。
▲李晶川收到特制纪念相框。
▲李晶川分享前线报道经历。
▲李晶川所在部门的小伙伴热烈欢迎。
深晚小伙伴寄语
深圳晚报城区新闻中心记者秦瑶:
“在川哥身上,我看到了一位老记对新闻不灭的热情,值得每一位年轻的新闻人学习,未来希望自己也能像川哥一样冲上前线。”
深圳晚报全媒中心编辑程旭薇:
“对身处疫情发生地的我而言,除了有幸参与这次报道,更多的是感激和感动,更让我坚定地向川哥学习。”
深圳晚报财经新闻中心主任陈莉:
“晶川身上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面对前线采访遇到的困难,没有抱怨、没有轻言放弃,把各种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川哥作为老一代的新闻人,内心有一种使命感,他想用自己的行动和作品,告诉晚报年轻一代的记者,如何成为一名真正的新闻人。”
深圳晚报财经新闻中心记者王新根:
“如果是我,听到川哥说的这些前方的困难,我不确定自己是否能像川哥一样有勇气继续。希望川哥这只‘新闻老鸟’带领我们继续战斗。”
深圳晚报时政新闻中心记者王宇:
“在川哥的身上,无论是什么时刻,都能看到记者对新闻的执着。身为时代记录者的我们,应该发挥我们的新闻热情,一直记录下去。”
深圳晚报财经新闻中心记者吴洁:
“川哥在荆州前线不断突破采访,一次次穿梭在新闻现场,并思考报道的角度,对故事细节深入追踪挖掘,在高强度高负荷的工作情况下,完成一篇篇优秀的报道,我觉得这种精神非常值得我学习。”
深圳晚报全媒中心主播谢嘉敏:
“每天报道新闻是为了什么?我想可以从深圳晚报的slogan中找到回答——给生活更多希望。我们年轻记者还有很多学习的机会,我们要像川哥一样永远对新闻充满热情,永远热泪盈眶。”
深晚编委会寄语
深圳晚报总编辑邓自强:
“晶川作为一名新闻记者代表深圳报业集团、代表深圳晚报,奔赴抗疫一线报道,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为抗疫画上了一个阶段性的句号。但是,作为新闻媒体,我们的战疫还远远没有结束。
晶川逆行抗疫前线,不仅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还展现了充分的激情,展示出了作为一名全媒型人才的极高素养,更展现出了作为一名新闻人的责任和担当。感谢晶川,欢迎归来!”
▲深圳晚报总编辑邓自强(左一)
深圳晚报常务副总编辑叶晓滨:
“新闻现场就是媒体人的战场,对专业媒体人有着巨大的诱惑力。幸运的是,我们有很多优秀的同事在现场。在现场,展现了新闻人的不忘初心,在现场,意味着我们的理想从来没有磨灭过。”
深圳晚报总经理周智琛:
“会上,每个人的发言都很有光芒。晶川二十多年宝刀未老,二十多年初心不改,坚持不懈,他这次在疫情前线冲锋,可以说重建了深圳晚报的精神高度。”
▲深圳晚报总经理周智琛(左二)
深圳晚报副总编辑林航:
“晶川的归来于我加入晚报而言,是一个非常温暖的起点,晶川也是晚报年轻记者学习的榜样!”
▲深晚晚报副总编辑林航(左)
深圳晚报编委赵青:
“晶川此次逆行,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精彩的照片。他拍摄的这些照片,将会成为珍贵的记忆。”
▲深圳晚报编委赵青(右)
与医务工作者一样,记者亦是这场战斗中的最美“逆行者”,守望现场,记录历史,传播温暖与力量。
今天,深圳晚报用这个特殊的方式,回顾他在荆州的每个日夜。深圳晚报也用这个特殊的方式,迎接他的平安归来。
(深圳晚报供稿)
编辑 冯进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