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宏观面
1、上周,逆回购全数到期回笼,但资金面保持宽松,短期流动性尤为充裕,中短期资金利率纷纷走低,唯长期限品种维持高位甚至继续走高。长、短期限资金利率间的“剪刀差”走势,折射出市场对中长期流动性前景的忧虑。
2、随着楼市信贷政策不断收紧,前期房价过快上涨的城市有望进入平稳健康发展期。业内人士表示,信贷收紧会使市场成交量有所下滑,从而使房价上涨态势被抑制。随着今年经济逐渐趋稳,信贷资源或结构性调整,有望助推房地产市场均衡发展。
3、由于同业存单流动性较好,基本不用担心违约,且收益率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同业存款,过去深受货币基金、广义基金流动性管理需求的喜爱。因而,在广义基金大范围增持下,同业存单发行量出现井喷。不过,伴随2016年年末的债市去杠杆,一些观点认为,同业存单的规模已经不小,应将其从“应付债券”口径纳入“同业负债”口径下监管。
4、“一带一路”今年将进入黄金发展期。近期“一带一路”相关政策措施密集落地,“一带一路”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焦点。从2016年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到今年5月即将在京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从中央部委的2017年工作会议,到地方的对接部署,“一带一路”战略正在加速推进。
5、去年末至今,金融去杠杆成了市场与政策双双聚焦的热点。但是杠杆何在?近日,研究业界频繁提及一个参照指标——商业银行对非银行金融机构“净债权”。统计数据显示,银行对非银金融机构“净债权”规模由2015年9月前的负值,在一年出头的时间里暴增至2016年末的10.8万亿元,增速极为惊人。
6、第三批自贸试验区挂牌倒计时,河南有望2月下旬率先启动。
二、中观面
1、不少高净值客户将眼光重新放回二级市场,股权质押利率跌破5%。近期股市回暖,除了指数节节攀升,市场还出现另类信号:银行发行的夹层基金给予中间级的收益率高达10%,但不允许分成,显示劣后级客户对权益市场的看法渐趋积极。此外记者还了解到,目前银行、券商等金融机构火拼股权质押市场,个别客户获得“4”字头优惠,也即低于5%的融资利率优惠。
2、每周一批,新股发行已是常态化。2月10日,中国证监会下发今年第四批12家企业的IPO批文,由此,今年以来,已有46家企业拿到了IPO批文。对此,市场人士表示,IPO的快节奏与常态化发行,将有助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并且对于市场恶炒壳资源有很大抑制作用,有利于市场回归理性投资、价值投资。
编辑 刘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