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恩小提琴赛幕后:25位选手如何隔空开战

澎湃新闻
2021-08-15 19:57
摘要

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25位选手,受第三届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号召,正在隔空开战、激烈比拼。

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25位选手,受第三届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号召,正在隔空开战、激烈比拼。

受疫情影响,本届比赛的四分之一决赛、半决赛都在线上进行。8月13日-16日,四分之一决赛如火如荼时,我们和四位选手聊了聊背后的故事,和线上比赛一样,这也是一次克服时差、隔空进行的线上采访。

自寻录音室和钢琴伴奏

四分之一决赛虽然在线上举行,但难度、标准和往届保持一致,曲目包括莫扎特《降B大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帕格尼尼《24首小提琴随想曲》(任选两首)、巴赫《E大调第三无伴奏小提琴组曲》(第二、第三乐章)、恩斯特《复调无伴奏小提琴练习曲》(第六首“夏天最后的玫瑰”)。

入围选手们在4月底收到入选通知,需在6月底上传演奏视频,这意味着,他们只有两个月时间准备这些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曲目。

“收到邮件时心里一凉,因为准备时间实在是太紧张了,有一些曲子之前练过,但很大一部分曲目需要重新学。”中国选手林瑞沣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他原以为8月开赛,准备曲目的时间会充裕一些,没想到时间这么紧,压力陡增。

林瑞沣

另外,选手们还要自寻录音室、录音师、钢琴伴奏,完成演奏视频的录制,视频提交给组委会后,再由11位评委统一在线评分。

“某一天早上醒来,我发现我的Instagram被比赛组委会关注了,才知道我进入了四分之一决赛。”21岁的查理·洛弗尔-琼斯刚从牛津大学毕业,目前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深造。疫情期间,学校的录音室成了“抢手货”,在学校的帮助下,他比较顺利地拿到了录音室。

查理·洛弗尔-琼斯

“我遇到的许多困难中,有一项就是预订录音室、录音师,以及寻找一个可以在一周时间内练完所有比赛曲目的钢琴家。”19岁的克里斯汀·克莱尔·加拉诺是一个菲律宾姑娘,目前就读于美国辛辛那提大学音乐学院,最后同样在学校完成了录音任务。

斯泰潘·斯塔里科夫

28岁的斯泰潘·斯塔里科夫来自俄罗斯,先后求学于莫斯科国立音乐学院、奥地利莫扎特音乐学院。相较而言,他就没那么幸运了,录音经历可谓一波三折。

他的第一个录音室出现了新冠病例,需要重新找场地,原本一起合作的钢琴家也感染了新冠,也要重新换人,“幸运的是,我的朋友是一位钢琴家,他在两周内学会了所有比赛曲目,帮助我在两天内顺利完成了录音工作。”斯泰潘无奈笑说。

录音压力和现场不一样

那么,录音过程是一次性过,还是录好几遍,最后再选一个最优版本上传?

“我在三天内录好了所有曲目,每首曲目的录制基本不会超过三次。”查理坦言,演奏虽然在录音室进行,但还是希望有“临场发挥”的感觉,多录几次不是为了让曲目的演奏更加“正确”,而是希望自己能有不同的音乐表现,最后再选一个最喜欢的版本。

林瑞沣的录音进行了两天,“不能说每首曲子都是一次性过,但我还是希望速战速决,越往后录,体力上会比较累,脑子也会有一点跟不上。”林瑞沣笑说,因为对录音环境不熟,大家刚开始可能会有一点紧张,但那时候的体力、脑力往往是最充沛的,“所以录这么多遍下来,反过来听,可能还是第一遍最好。”

“有机会录第二次,结果有好有坏。有机会改变,你会变得更放松,但也有可能变得不那么容易集中精神,更容易犯错,回头检查时你可能会很生气,你的演奏可能会变得更不稳定。”斯泰潘总结。

“所以千万不能在录音过程中回听,这会打断你沉浸在音乐中的状态,你会潜意识觉得自己在录音,而不是在表现音乐。”查理说,最终选择哪一个版本,还是要看自己最享受哪一次演奏。

在常规的国际大赛上,选手们都要在评委和观众面前现场演奏,非常考验抗压能力。如今,演出场地换成了无人的录音室,心态上会更放松吗?

“两者的心理状态不一样,面临的压力也不一样。”查理形容,“现场演奏可能会更有压力,但观众会给你一种交流的、叙述的感觉,录音的过程几乎没有观众,但在那里连续待几个小时,你会有一种被孤立的感觉。”

加拉诺

克里斯汀补充,“在观众面前表演,他们会给你一些能量、一些回应,会有一种无形的连接和共鸣,这和你独自演奏的体验是不一样的。”

而不管是在录音室还是在现场,选手们都认为,演奏最终的目的是更自由地表达音乐、展现自我。

25位高手在线上云集

比赛高手云集,超半数选手就读或毕业于茱莉亚音乐学院、柯蒂斯音乐学院、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克利夫兰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等顶级音乐学府,不少选手曾参与国际小提琴比赛。

查理曾获得多个基金会提供的奖学金,并在报考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研究生时,在考核现场获得了该校两百周年纪念奖学金。

2019年,查理在仙台国际音乐比赛杀入半决赛,并获得评委会主席的公开表扬,“那次比赛我遇到了很多出色的小提琴家,获益良多,非常想再参加一场比赛。”在网上看到斯特恩小提琴赛的宣传后,查理很快报了名,从未到访过的上海对他而言也有着巨大吸引力。

来自菲律宾的克里斯汀堪称同代人中的佼佼者,曾作为独奏家与本国以及欧洲、北美、东亚的多家管弦乐团合作演出。2019年,她在卡内基音乐厅首次亮相,演奏了巴赫的6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2021年在玛丽·莱恩纪念小提琴比赛斩获一等奖。

“比赛给了我们分享音乐的机会,也可以收获更多全球性的观众。”克里斯汀是中国的常客,因为参加长城国际音乐夏令营,来过北京七八次,但始终没有机会亲密接触上海。大赛规定,最终晋级决赛的6位选手明年将根据疫情防控情况择期来上海,这也让克里斯汀对上海有了更多期待。

“比赛我会紧张,但我参赛不是为了名次或奖项,而是希望通过比赛来积累曲目。很开心,这次我又学习了很多新曲子!”林瑞沣曾在香港第四届国际小提琴专业比赛、第十一届全国小提琴青少年比赛专业组获得第一名,和首届斯特恩小提琴赛第六名获得者柳鸣师出同门的他,还在高二试水参加了第二届比赛。

“我们是一个团结的大家庭,我很尊敬师姐,但不会有压力。”如今在家门口再战,林瑞沣最大的感受是亲切,从上海音乐学院走到比赛主办方上海交响乐团,只需五六分钟时间,“从心理的角度上来说应该是准备得更加充分了。”

(原标题《斯特恩小提琴赛幕后:25位选手如何隔空开战》)

编辑 董雯静审读 韩绍俊审核 新闻网-曹亮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