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创建 圳在行动 | 文明新风兴于鹏城街巷

深圳特区报记者 韩文嘉 焦子宇
2021-08-14 08:04
摘要

几位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耐心为市民提供帮助,孩子们正在制作手工艺作品,归侨舞蹈队员踩着节奏舞姿曼妙……这里是南山区沙河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正如其名,文明在此处处可见。

几位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耐心为市民提供帮助,孩子们正在制作手工艺作品,归侨舞蹈队员踩着节奏舞姿曼妙……这里是南山区沙河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正如其名,文明在此处处可见。

实践所一楼是沙河街道图书馆,“这里有自助借还机,大家凭借身份证、图书证或微信扫码就可以直接借阅归还。馆内有紫外线消毒仪,所有的图书都经过了自动杀菌。”市民黄阿姨对记者说,“除了看书,我还喜欢去书画室画画、写书法。”二楼功能室作为周边学校的第二课堂场地,学生利用暑假创作着自己心仪的作品,志愿者正在教孩子们制作手工艺品,提升孩子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三楼舞蹈室,8位印尼归侨舞蹈队队员正随着民族音乐翩翩起舞。这支舞蹈队成立于1995年,目前有队员26人,均由印尼归侨和侨眷组成。在很多侨界联谊活动、群众文化节、社区文艺演出等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去年10月,深圳推出了《深圳市基层(街道、社区)文明创建提质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阵地敦化社区民风,正是其中的内容之一。深圳近期也加快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步伐,打通基层宣传教育的“最后一公里”,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观、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

《实施方案》包括纯正基层党风政风、敦化社区民风、培育优良家风、弘扬文化新风、打造宜居环境等,从不同方面对文明创建工作推出了新的要求,指导推进基层文明创建。开展半年多来,基层文明创建亮点频频。

今年5月,深圳首次组建百姓宣讲团,通过接地气、聚人气的百姓故事、身边故事,讲党史、悟思想、践初心,大力唱响时代主旋律。作为宣讲团的一员,中宣部“时代楷模”称号群体代表、广东粤港供水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水质管理经理佟立辉表示:“一代代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坚守初心使命、完成供水任务,向大家介绍这一先进事迹和奋斗精神,感到万分光荣。”百姓宣讲团将充分利用革命遗址遗迹、纪念场馆等红色资源,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作用,采取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讲方式讲好党史故事。

各区也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积极推动基层文明创建。福田区近期推出了“十大专项行动”,包括电动车登记上牌、空中缆线规范整治、无障碍停车位设置、户外广告设施达标、公益广告一眼清、违章停车综合整治等,从市民身边的现象、群众最关心的事情抓起,将文明创建工作进一步细化、下沉。

坪山区坪山街道建成社区亲子互助中心,为社区0-3岁婴幼儿家庭解决托育难的民生“痛点”,通过引入专业机构派员常驻指导托育服务、管理,并征集志愿家庭加入,每位家长轮流提供照护服务,创新探索普惠性托育服务,让居民们感受到“邻里守望”的温暖。

(原标题《从市民身边现象抓起 从群众最关心事情做起 文明新风兴于鹏城街巷》)

编辑 编辑-张克(客户端)审读 吴剑林审核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韩文嘉 焦子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