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区人民法院杨洋:方便群众也是一种公正
光明新闻记者 王晓冬 通讯员 林秋颖 文/图
2021-08-16 08:00

进入中国政法大学后,杨洋就想好了:未来要当一名有正义感的法官。2006年,杨洋如愿以偿,在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始工作,2020年来到光明区人民法院工作,现任立案庭审判员、二级法官。多年来,杨洋践行了求学时对自己的要求。他在工作中踏实肯干,认真负责,业绩突出。2013年被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授予“2012年度嘉奖个人”,2016年被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授予“个人三等功”,2017年被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授予“专项个人三等功”,2021年被光明区授予“光明十大政法英模”荣誉称号。

杨洋在庭审中。

以民为本 扎实做好每一项工作

2020年1月,已经在政法队伍工作了14年的杨洋,调任至光明区人民法院。此时的光明区人民法院还在筹备阶段,尚未正式收案。初来乍到的杨洋,积极协助办理原宝安法院光明法庭的案件,办结执行案件100余宗。

立案庭是法院的大门,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的当事人。杨洋秉承“做人民的好法官”理念,对于涉诉信访的群众,杨洋要求自己做到“比当事人还要熟悉信访案件”。“一旦处理不好,当事人就可能对法院产生偏见。”杨洋说,他会一遍遍耐心地向当事人解释,让群众感受到法院是真正为他们解决问题的地方。

“便利也是一种公正。”杨洋颇有感触地说,如果群众来到法院,觉得程序麻烦,就会影响他们的心情和判断。快速帮群众解决问题,就能更好更快实现公正。带着这样的工作体会和真切为民的信念,对于咨询案件进展情况的当事人,杨洋都最大限度帮助他们查找公开信息。对有困难的当事人,也都能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给他们提供最大的帮助。来到立案庭后,从未有当事人对杨洋进行投诉。

勤于思考 在工作中探索“基层”经验

在光明法院工作,让杨洋更了解基层,也让他对法官这个职业有了新的认识。杨洋说,深入接触基层工作以来,遇到了一些群众或弱势群体法律意识不够强的情况,“这种时候不仅要讲求法律效果,也要兼顾社会效果。”

去年疫情期间,杨洋处理一起劳资纠纷的案件。按照法律程序,实地查看并查封该工厂的机器设备。在现场,杨洋发现该工厂经济状况较差,疫情之下,如果强制查封,可能会让工厂更难以维持经营,问题更加难以解决。杨洋和工厂老板沟通了许久,又和申请执行人商量,最后依法给工厂老板放宽期限。一个星期之后,工厂老板就给工人发放了相应的补偿,双方达成了和解。

“有时候解决矛盾问题,要讲求‘基层’智慧。”杨洋表示,这种“基层”智慧落脚点在于解决问题,善于与群众沟通,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问题。

得益于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经验的工作作风,杨洋能够不断改进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效率,切实把“司法为民”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办案之外,杨洋还根据上级法院和区委的要求,不断推进诉源治理工作,实现群众诉求平台与法院“一站式”诉服中心的对接,打通司法确认的“最后一公里”,为光明基层治理机制的建设添砖加瓦。

(来源:宝安日报·光明新闻)

编辑 刘思凡 审核 汪新林

(作者:光明新闻记者 王晓冬 通讯员 林秋颖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