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援荆州日记 | 在战疫一线,那些深情厚谊令我热泪盈眶

张健发 读特记者 秦瑶 整理 李晶川/图
2020-03-18 14:04
摘要

终于,我可以进入重症病房了,真正站在抗疫的最前沿参与一线的抢救和治疗了

记录人:深圳出入境边检总站医院重症医学主任医师 张健发

春节前,我们一家三口订了年夜饭订了出行的票,准备趁着假期放松一下。但疫情发生了,所有的计划都取消。我所在的深圳出入境边检总站医院快速开展相应的防疫工作-----开设发热门诊并成立了防疫专家小组,而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我们急诊科每天接触大量发热高烧的病人,120救护车每天转诊高危病人。整个春节就在出诊、查房、关注疫情变化中度过。

到了2月初,疫情加重开始在全国大爆发,我们医院积极投入抗疫工作中,2月12日第一批医护抗疫先锋队开始接受为期两天的培训考核准备投入抗疫一线。医用工作服、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医用鞋套,再加上一次性隔离衣、防护面罩、三层手套……每次穿齐一套装备需要花上30分钟以上,脱下的时间则更久。护目镜长时间佩戴,容易起雾,看不清楚,对我这样戴眼镜的人来说更是一种折磨。但做好自身防护不被感染,是每一个抗疫前线医务工作者的最低标准,也是最高要求。保护好自己才能帮助更多的病人,不能让自己成为病人耗费资源,为此我们认真训练反复操练,要打有准备的仗。

去“一线中的一线”战疫

2月19日晚11时接到紧急驰援湖北荆州的通知。2月20日17:00我和同事们组成了17人的抗疫小分队,带着大量的医疗物资,怀着必胜的信念登上了飞往湖北的专机。

我们团队的主战场是在荆州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我们的任务是全力收治全荆州地区将近一半的新冠肺炎的危重症患者。作为高资历的重症医学主任医师,我被指定为重症监护病房组长,独立负责ICU病房B组重症患者的诊疗,同时参与一线的值班和抢救任务。

ICU病房是风险最高也是最辛苦的“战场”,被大家称为“一线中的一线”。从医多年处理过各种危重病人,本以为自己已经可以冷静面对一切,可看到ICU内这么多危重病人,我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此时此刻,疫情不再是一组组数据,而是冷酷的现实,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顾不上担心和焦虑,我急切地准备投入工作,与时间赛跑挽救病人生命。

换战袍准备披挂上阵,我却被浇了一桶冰水:身材高大的我无法找到适合的防护服,被重症病房拒之门外。焦虑侵袭了我,当时恨不能将个头缩小几个码。但很快我又调整了心态,一边多方联系寻找加大码的防护服,一边开始调整工作,不能直接进病房就视频连线病房内的组员,了解病人情况作出判断给出治疗方案。经过多方努力,几天后终于找到了我能穿的防护服,但头套还是偏小,无法完全防护,我就想办法自己处理加工,用酒店的浴帽和胶带填充裸露部分。本就紧巴的防护再套上浴帽用胶带缠绕,我感觉要窒息了,脖子也无法随意转动,眼镜的压迫让我觉得眼球要爆出来了,只能慢慢地深呼吸调整,让自己适应。终于,我可以进入重症病房了,真正站在抗疫的最前沿参与一线的抢救和治疗了。

“发挥专长救死扶伤是我最欣慰的事”

进入重症病房通过查房可以获得最准确的临床信息,这对于指导整个组的治疗和值班变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ICU病房收治了多例重症新冠肺炎合并基础心脏病的患者,这些患者年龄偏大,风险很高,这就需要对我们的治疗有更高的要求。

3月7日凌晨1:30,我正值夜班,突然值班护士呼叫我,“15床心电监护显示心律失常,血压也测不到了,怎么办?” 我立刻指挥护士:“心室颤动,立刻给予电除颤!”经过两次电除颤,患者心率恢复了正常,转危为安。重症病房的20床是一位88岁高龄的老阿婆,除了新冠肺炎以外,还合并有冠心病,既往心脏进行过支架手术,此次治疗效果一直不好。我和重症组的陈主任看过了病例后,认为患者合并有急性心肌梗死和陈旧性室壁瘤,现在患者除了呼吸性衰竭以外,还存在心力衰竭,迅速调整治疗后,患者的病情很快得到了恢复,转入普通病房。

通过自己的专业特长,使许多病人转危为安,是我最欣慰的事。我先后参与十几次新冠肺炎危重患者抢救任务,多次参加远程会诊和病例讨论。还参与了偶像钟南山院士的远程会诊,那时激动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表。

进入主战场后,我从未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始终守在战斗的最前线,坚持值夜班。夜晚是难熬的,但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时候。记得有一次夜班,有一个合并尿毒症的患者需要在抗凝药物的作用下进行透析,突然发现凝血指标比正常高了好几倍,极易导致大出血,我们就进行了动态观测,每2~4小时监测一次指标,彻夜耐心守候,细心地调整抗凝药,最后患者没有出现问题,真是有惊无险。

作为组长,我还要协调指导团队工作,疏导小组成员的心理压力,使我们的团队能够一直保持最强的战斗力。医疗队的王平护士,因为在一次转运患者做CT的路途中出现了严重的呕吐,差一点引发职业暴露事件,我立刻和护士长进行了沟通,调整班次及时让她休息,并和王平谈心解压,经过观察后,她身体恢复正常,情绪稳定,又迅速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因为穿防护服工作期间不能上洗手间,我们都有了一次难以描述的人生体验——穿尿不湿,期间种种不便一言难尽,但我和很多男同事都真切地觉得,必须多多关爱身边的女性,尤其是女性医务工作者。在一线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践行一个医者的铮铮誓言,我觉得虽苦犹荣。

那些深情厚谊令我热泪盈眶

在工作中也发生了很多让我感动的事,病人对我们的感激与尊重;后勤保障人员贴心的服务;上级领导的关怀与帮助;还有同伴们在工作中的不怕吃苦不怕危险奋战到底的孤勇;家人在背后的默默支持……每个人都在尽自己最大努力抗击疫情。

有一次,奋战了一整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住所,恰逢同事陈钊军在荆州的大学同学专程来探望他。他同学夫妻俩都是荆州医院的医生,也都在抗疫一线,听说我们来了,他们在休息的间歇来看我们,给我们介绍自己的经验与教训,让我们工作时能够更有底气。他们夫妻俩还想办法包了热腾腾的饺子给我们带来,打开饭盒,水饺的香味弥漫开来,我的眼眶立刻湿润了。我一直自认为是一个非常坚强的人,情感很少外露,但那一刻,那份普通的水饺却让我在蒸腾的热气中看到了同学之间真挚的友谊,也看到了荆州人民对我们广东医疗队的深切期望与感谢,这份深情厚不禁令我热泪盈眶。

休息的时候,我也挺想家的,想着妻子和女儿在家一定很担心我。但忙起来的时候,我就顾不上联系安抚她们,好在她们都很理解支持我的工作。女儿喜欢画画,给我画了Q版口罩, “爸爸,你一定要保护好自己,救治更多的病人!”她还创作了一组抗疫小漫画,把新冠病毒画成一个拽拽的小恶魔,嚣张的恶魔欺负我们湖北兄弟,医护人员一起群殴病毒恶魔,她说:“爸爸,你们一定会干掉病毒的,我为你骄傲!”女儿的懂事也让我为她感到骄傲。

在荆州,在重症病房中,在生命面前,我一次次被感动,也洒下汗水和泪水。当一个个危重病人转危为安时,所有的疲惫都消散,只剩下开心与兴奋。若有人问我,现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我会告诉他,愿疫情彻底散去,荆州人民绽放出最灿烂的笑容!我希望等我们凯旋后,能携家人重返荆州故地重游,我会带女儿看一看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然后骄傲地对她说,爸爸和许多勇士一起守护过这座古老而又美丽的城市。

编辑 王雯

(作者:张健发 读特记者 秦瑶 整理 李晶川/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