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圳”能量:前方征战后方苦练——实探深圳运动员训练基地

深圳特区报记者 齐洁爽 文/图
2021-08-07 09:23
摘要

记者日前深入到多个深圳运动员训练基地,用镜头见证了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训练场景。

游泳运动员每天在泳池中重复练习,以强化肌肉记忆,提升运动准确性。

东京奥运会正在进行,中国奥运健儿们正为自己的五环之梦奋力拼搏,点燃奥运激情,实现奥运梦想。本届中国代表团中共有8名深圳籍运动员,他们分别是:刘虹(田径女子竞走)、欧钰珊(体操)、王芊懿(花样游泳)、宋懿龄(攀岩女子全能)、黄博凯(田径撑竿跳)、汤慕涵(游泳女子自由泳)、俞李妍(游泳女子蝶泳)、梁美玉(曲棍球)。他们有的已经完成了自己比赛的项目,有的正在努力拼奖牌争名次的比赛当中。

学员在蛇口博昇攀岩训练基地训练。

▲体操教练员宋妮指导小学员训练。

汤慕涵拿下深圳运动员在本届东京奥运会上的首枚金牌,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深圳竞技体育发展的成就,也展示出了深圳优秀后备人才培养的实际成效。记者日前深入到多个深圳运动员训练基地,用镜头见证了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训练场景。

泳池旁的胡良慧用钢勺在泳池边打着节拍,并不断用对讲机把动作要领传送到水中花样游泳运动员的耳中;倪中东、宋妮两位体操教练手下的小运动员还很稚嫩,从热身准备到器械动作,很多都要手把手从基础教起;采访攀岩教练洪炼时,刚好赶上奥运会攀岩女子全能比赛直播,洪炼与助手、小运动员及家长一起在电视机前观看直播,为宋懿龄加油;烈日高温下,曲棍球教练李娟在场地旁不断高声大喊,纠正运动员训练中的错误跑位与挥杆动作,运动员湿透了运动服,李娟也是大汗淋漓;最忙碌的教练是杨立平,要应对各级媒体的采访,还要不断在泳池旁指导小游泳队员的训练。

花样游泳教练胡良慧嘱咐队员动作到位。

一组训练下来,曲棍球守门员已是满脸汗水。

短跑运动员进行跨越动作练习。

曲棍球训练场中,男女队对抗赛。

如果不是游泳训练馆中挂起了“热烈祝贺游泳队汤慕涵取得奥运会冠军”的红色横幅,其他一切仿佛与火热的奥运会没什么联系。奥运项目基础培训来不得丝毫虚假,只有从严要求从基础抓起,才能让好苗子破壳而出茁壮成长,才能让深圳奥运项目后继有人取得更大成绩。

(原标题《“圳”能量:前方征战后方苦练——实探深圳运动员训练基地》)

编辑 编辑-黄小菊(客户端)审读 刘春生审核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齐洁爽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