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机场(集团)原董事长、党委书记汪洋涉嫌受贿被立案侦查”,“29名在逃职务犯罪嫌疑人落网”……浏览微信公众号“深圳市人民检察院”,一大波职务犯罪案件信息涌入眼帘。2016年以来,深圳市检察机关严格落实案件信息公开工作规定,采取多种举措切实推动职务犯罪侦查工作八项公开,向社会公布重要职务犯罪案件信息58条,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透明度明显增加。
职务犯罪案件信息公开常态化
2016年8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规定,要求实行职务犯罪侦查工作信息八项公开。这八项信息是:立案侦查信息、逮捕信息、侦查终结信息、移送审查起诉信息、律师会见信息、涉案财物处理结果信息、办案人员违法违纪处理信息、办案时限信息。公开的方式包括申请查询、书面告知、新闻发布三种。
深圳市人民检察院高度重视,专门下发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公开职务犯罪案件信息的范围、流程、发布的内容和格式及相关注意事项。现在,职务犯罪案件立案、批准或决定逮捕、侦查终结三日内,办案人员就要将相关信息报送市检察院侦查指挥中心办公室,经过拟制、审批、移送等程序后,对重要职务犯罪案件信息及时在“人民检察院案件信息公开网”上发布。
按照规定,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和涉及危害国家安全、恐怖活动犯罪等有特别规定的职务犯罪案件信息不能发布。深圳市人民检察院反贪局侦查指挥中心办公室主任姚晓升介绍说,“凡是不对外发布的职务犯罪案件,办案人员都必须提出不公开的理由,报主管副检察长或检察长批准后,交侦查指挥中心办公室存档。也就是说,职务犯罪案件信息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
多渠道公布反腐消息
“近日,深圳市水务局原局长张绮文(正局级)涉嫌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一案,我院侦查部门已侦查终结,并依法移送公诉部门审查起诉。”这是深圳市人民检察院微信公众号于12月29日发布的一条职务犯罪案件信息,瞬间点击量就飙升过百。
除了通过案件信息公开平台、传统纸质媒体等渠道加强侦查信息公开外,深圳市人民检察院注重通过“两微一端”检察新媒体,及时披露职务犯罪案件信息。今年以来,通过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和新闻客户端,已发布职务犯罪案件信息160条,单条“案件速递”最高阅读量达1.2万人次。
“律师兄”点赞“光盘行动”
保障辩护律师在刑事诉讼中及时准确地获知案件有关信息,是职务犯罪信息公开的一项重要工作。去年9月,一条官方微信《“律师兄”大战“深检君”之get十大新技能》不胫而走,生动活泼地介绍了检察机关为保障辩护律师的会见权、知情权而推出的相关办法。对《关于在刑事诉讼中保障辩护律师执业权利的办法》公布一年来的落实情况,市检察院上门到律协开展调研,写出专项调研报告,今年12月下旬,市检察院王雁林检察长还专门邀请律师代表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
“以前不少律师反映阅卷只能复印或拍照,很不方便,现在我们已经实现电子阅卷了。”案件管理处处长周映彤告诉记者,市检察院扩建了律师阅卷室,建立了电子卷宗制作室,所有职务犯罪案件的卷宗全部扫描制作成电子版,实现并推广电子卷宗的制作和使用。辩护律师提交委托手续后,可以申请电子阅卷,在约定的时间到窗口领取光盘,大大提高了阅卷效率。
网民“甘律师”在微博里讲述了他的亲身经历:“今早来南山检察院阅卷。一分钟不到,美女给我一张光盘。这也是刑辩领域的绿色、环保,应该点赞。致电办案检察官,案件移送事项,答复清楚明了。便民之风2016有起色!”
记者还获悉,深圳市检察院建立和深圳律师协会官方网站的链接,律师提交代理手续,通过资格审查后可取得系统账号和登录密码,可直接从律协网站或检察院查询网站登录互联网案件查询系统,进行案件跟踪查询。
力争侦查信息公开“不留死角”
去年以来,深圳市检察机关通过加强内部沟通协作、定期抽查通报、加大督导考核力度等措施,案件程序性信息、重要案件信息、法律文书公开有了长足的进步。据统计,2016年,深圳市检察机关案件程序性信息查询数达到32330条,辩护与代理预约793次,重要案件信息发布96条,法律文书公开12707份。
为促使侦查信息公开实现全面覆盖,不留死角,市检察院将职务犯罪侦查工作八项公开内容纳入案件信息公开系统,对符合条件的人员全面开放,确保案件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辩护人、诉讼代理人以及其他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人员,可以依照规定查询案由、受理时间、办案期限、办案部门、办案进程、处理结果、强制措施等程序性信息。
此外,深圳市人民检察院还要求办案人员及时送达《犯罪嫌疑人刑事拘留羁押情况告知书》、《逮捕羁押期限及权利义务告知书》等法律文书,及时告知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律师报请审查逮捕情况、案件移送情况,公开案件进展阶段信息,公开办案时限信息,并在《侦查终结报告》和《起诉意见书》中提出涉案款物处理意见并列明去向,公开涉案财物处理结果。
深圳市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反贪局局长李长林表示,检察机关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必须做好案件信息公开工作。而将老百姓感到最神秘的职务犯罪侦查信息公开,将侦查工作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必将极大地促进检察工作,进而提升司法公信力。“我们坚信,要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促公信”。
编辑 波塞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