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祖国献石油:“海洋石油119”号以党旗引领屡创佳绩
深圳特区报记者 米鹏民 黄洋 秦绮蔚 通讯员 吴昊/文 何龙/图 姜鑫/摄影
2021-08-02 14:35

在台风多发、内波流汹涌的大海深处,攻克重重世界级难题,在固井、采油树安装等方面形成10多项创新突破,投产以来未发生一次因人为原因造成的生产关停……广袤的南海深处,有一支建在海上的“海洋石油119”党支部,党员们在党旗引领下,传承发扬流花油田作业区党员领办制的优良传统,屡创佳绩。

“海洋石油119”号上的安全检修。

日前,在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将全面建成我国首个自营深水油田群流花16-2之际,深圳特区报记者登上被誉为“海上油气超级工厂”的中国海洋石油119号,深入探访中国首个深水油田流花11-1投产至今,我国深水油气“双产”(既产油,也产轻烃气LPG)从零起步到独立自营跨越的25年光辉历程,也深刻感受到海油人扎根茫茫大海,立足岗位,矢志能源报国的壮志豪情。

党员领办制,具体而言就是将生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瓶颈列为“作战目标”,由各班组党员“领办”攻克技术难关,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流花21-2油田机械施工阶段,涉及海上海缆、脐带缆、立管回接、水下生产系统调试等多界面作业,作业队伍达数十支,平台容纳人数接近限额,最多达147人。面对困难,“海洋石油119”党支部书记董海、副书记杜圣道主动“领办”,他们以网格化管理为依托,根据3个党小组按专业技能划分水下、上模、中控三个主管区域,并落实区域负责制、设备到岗、责任到人,严格执行“一清单,两工具”,每周对承包商作业表现情况进行考评,保证了流花21-2施工质量及进度。

7月下旬,流花21-2油田进入正式投产倒计时的关键时期,各项试运行工作正在紧锣密锣地进行,台风“查帕卡”“烟花”却突然来袭。双台闹海,打乱了前期准备工作的节奏,很多事项必须见缝插针。党员们无惧风雨,“领办”作战,保证原油舱容充足和LPG储罐腾空。他们克服恶劣天气条件连续作业70小时,完成油气“双外输”,为新油田的接入抢得了先机。

生产监督员秦宇虽然是“80后”,却是一名有着17年的“党龄”的老党员。2008年大学毕业后,他来到中海油深圳分公司,是第一批参与流花16-2油田群开发项目的技术员。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他率先递交请战书,加入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党员先锋队。他以党支部和生产部门为依托,组织完成累计数百项工程遗留问题整改,为实现流花20-2油田机械完工3天即投产作出重要贡献。

目前,秦宇正在积极协调创建中海油首个水下生产系统现场培训室,他认为“领办”这项任务极富挑战、意义非凡。“近年来,我虽然见证了海洋石油开发硬件设备的不断国产化,但对于一些‘卡脖子’的技术难题仍然深有感触。”秦宇说,以水下生产系统的运维为例,过去往往需要依赖外国的技术支持。“我希望通过搭建平台,为中国深水油气田的开发储备自己的人才。”

“海洋石油119”号上的安全检修。

李祖壮是“海洋石油119”的仪表主操作员,从青岛建造阶段开始,他便加入了流花16-2油田群生产准备组。“我是和‘海洋石油119’一起成长的。”他笑着说。

2020年9月初,流花20-2油田进入投产前的冲刺阶段。由于生产工艺复杂,现场作业涉及的设备超过3000台,其中任何一个出现问题,都会对投产造成影响。“领办”任务后,他一方面带领仪表班组,针对防雨、防晒、防震动、防人员误碰等,组织应对方案;另一方面加强人员相关培训,确保在工作中不会误操作。正是他和同事们对现场设备的通盘考量和维护,去年9月20日,流花20-2油田如期接入“海洋石油119”。

为流花16-2油田群生产服务的“海洋石油119”号FPSO。

是汪洋中的一条船,也是南海深处坚强的战斗堡垒,这就是“海洋石油119”党支部。面对困难不退缩,主动“领办”,攻坚克难的故事,在这里还有很多。在党旗的引领下,这个平凡而光荣的群体,上下一心,使命担当,朝着南海东部油田上产2000万吨的目标全速航行。

“流花油田群是保障大湾区能源安全的中国第一深水油田,圆满完成国家交付的任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再苦再累再难都没有理由退缩!”中海油深圳分公司流花油田副总经理吴小路说。

“莽莽海床立井架,南海深处把井打;海底原油见青天,祖国盛开石油花。”一首新时代的《我为祖国献石油》之歌,正在中国南部海疆唱响……

(原题《我为祖国献石油:“海洋石油119”号以党旗引领屡创佳绩》)

编辑 特区报-秦天审读 刘春生审核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特区报-张雪松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米鹏民 黄洋 秦绮蔚 通讯员 吴昊/文 何龙/图 姜鑫/摄影)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