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下绿色军装,不改红色本心!坪山街道退役军人积极投身为民实践
​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璇玲 通讯员 毛霞
2021-08-01 10:04

“戎装虽去,责任在身”,在坪山区坪山街道,退役军人的身影出现在了疫情防控、环境保护、文明宣讲等各个场景,在军队,他们是闻令而动的军人,在基层,他们是初心不改的老兵。

抗疫筑起坚实护盾

疫情期间,杨晓涛的微信全是未读消息,源源不断的电话打进来,最多时通话接近100个。

身为坪山社区党委副书记、综合整治队队长的杨晓涛,是一名有着17年的一线作战部队服役经历退役军人。

退役后,他将顽强拼搏的精神劲投入基层建设,坪山街道核酸检测时间紧任务重,第一天检测工作时间超过12个小时,杨晓涛和同事全程奋战在一线,第一时间组织“一支队伍”队员搭建核酸检测场地、运送物资、动员居民、维护现场秩序、解答居民疑问。“遇到电话无法联系到核查对象的情况,他总是冲在前面,带队上门核实情况。”同事说。

与杨晓涛一样,和平社区党委委员胡泽森也奋战在疫情一线,这位在部队里服役16年的退役军人,在疫情期间,带队跑遍社区每个角落,为群众测量体温、登记信息,今年以来带队累计排查来坪山人员1322名、居民楼及花园小区605栋、出租屋581套。

“他工作很有细心的,像遇到抱着小孩排队的家长,他会热心地抱过小孩,然后再跟家长讲解怎么注册扫码。”这一小小的举措和耐心的话语让现场家长颇为感动。

面塑献礼建党百年

在6月举行的“光影忆荣光,书画新时代”坪山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作品大赛活动上,马洪淼的泥塑作品《中共一大会址面塑模型》一经亮相,就吸引了现场评委和群众的目光,在244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大赛手作作品类一等奖。

马洪淼是一名有着15年党龄的退役军人,曾服役于原北京军区某部,自幼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在“面塑”传统手工艺上颇有研究,多次参加海内外传统手工艺面塑(捏面人)的交流活动并获奖。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马洪淼先后创作了《中共一大会址面塑模型》、《红船花馍模型》和《军服发展史面塑》等优秀作品。

“中共一大会址面塑模型这个作品我查阅了很多党史资料,前前后后花了20多天才完成,也是想把自己对党史的学习和对党的热爱投入到作品的创作中。”马洪淼表示。

“六和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正在积极发掘像马洪淼这样的退役能人,将其所能与社区所需、群众所盼紧密结合。”街道相关人员介绍道,马洪淼目前已加入“红火苗”宣讲团,通过宣讲军人故事,点燃的红色教育的“星星之火”。

巡河刷亮生态底色

在飞西水六联河道,总能看到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在参与巡河护河志愿服务,而退役军人王枫的背影是里面最挺拔的,作为一名曾参加建国50周年首都国庆大阅兵的阅兵战士,“只要祖国需要,我随时报到。”退役后的王枫积极参与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组织的各项活动,主动加入六联社区退役军人红星志愿服务队,积极参与巡河护河,为保护河道生态贡献自己力量。

对于王枫,六联社区工作人员都竖起了大拇指:“他平时很积极,很配合我们的工作,是一个有纪律,有爱心,肯吃苦的退役军人。”

学堂传承红色精神

走进“红星学堂”,东江纵队老战士在这里讲述当年的战斗故事,老党员们在这里讲述自己入党初心,退役军人们在这里分享从军经历和军营故事,老干部们在这里诉说关于“春天的故事”,还有慕名而来的附近的居民、放学的青少年,人人都是国防教育的辅导员、双拥共建的宣传员。

而无偿为这座“家庭式党校”提供场地的,正是退伍老兵潘运财,作为一铁道兵,他先后获得团、营、边嘉奖约30次。 退役后潘运财

积极参与社区事务,成为社区居民议事会成员之一。

今年1月21日,由坪山街道和平社区党委打造的“红星学堂”党员家庭服务点正式“开学”,潘叔激动地向大家说,这种零距离、接地气的家庭服务模式很好,近段时间周边的居民群众、老党员、老干部经常到他家拉家常、读书和看报。退伍军人到他家回首军旅生涯畅想未来生活,小孩到他家做作业,老人到他家量血压,平时还有很多人到“红星学堂”来反映问题,邻里都说“红星学堂”是个好地方。

编辑 刘春雨 审核 谭凤希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璇玲 通讯员 毛霞)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