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部署,深圳多措并举加快推进建设工程项目科学有序复工。截至3月8日,全市建设工程项目共2278项,已开工复工1691项,涉及疫情防控、抢险救灾、城市运行、基本民生及重大活动等重点项目复工率为97%。
罗湖:木头龙等12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罗湖重大项目工地机器轰鸣
3月4日,在机器轰鸣声中,罗湖区2020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举行,共有12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额超过224亿元,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心针,正式吹响了全面复工复产的“冲锋号”。
据了解,这次集中开工的12个重大项目中,民生项目占了8个,涵盖基础教育、治水提质、市容环境、综合交通、安全治理、文化惠民等,其中包括备受关注的木头龙小区城市更新单元,还有笋岗-清水河片区04子单元奥康德地块城市更新单元等。相关负责人表示,罗湖将瞄准“民生七有”目标,对标最高最好最优,把每一个项目都打造成精品工程、标杆工程,着力解决好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紧迫问题。
开工现场也设置了疫情检测点
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是城区面临的一次大考。如何在保证防控到位的前提下,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罗湖区有一套办法。
以口罩为例,罗湖区及时协调物资保障组和疫后恢复组统筹,优先保障辖区第一批复工的项目口罩、消毒液、测温仪等防疫物资需求。目前通过各种渠道筹集到的第一批防疫物质75000个口罩,已分发给48个辖区在建工地。截至3月4日,罗湖通过各种途径累计向各类企业发放口罩150万只。
根据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罗湖区在项目疫情防控管理工作上,采用“企业自评、自查、自公示,政府指导、服务、监管”模式,全面取消各种形式限制,为项目早日全面开工建设保驾护航。对于部分重大项目存在的人员返岗难问题,罗湖区及时协调项目所属街道办等部门加快审批,促进项目工地人员及时返岗。如城建梅园等重大项目,已协调为其湖北籍主要管理人员办理了返回证明。
在医学指导方面,罗湖成立由200名医护人员组成的企业疫情医学指导团队,为企业提供专业指导。为了缓解企业的担忧,罗湖医院集团医学检验实验室还提供为企业自费检测新冠肺炎病毒核酸上门采样服务工作,实现当天采样、当天完成检测。
盐田:12个在建工地全数复工复产
盐田区全力推进疫情之下重大项目建设
连日来,盐田区主动作为、靠前服务,强化线上指导和线下督导检查,帮助企业创造条件,全力确保重大项目建设如期推进。截至目前,市鹏广达新城市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市盐田佳兆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15家项目公司和金斗岭更新项目、盐田整体搬迁更新项目、小梅沙片区更新项目等12个在建工地全部实现复工复产。
据介绍,疫情期间,盐田区通过线上指导和线下督导检查,督促企业抓好疫情防控下的复工复产工作,着力变疫情防控、企业复工复产“两难”为“两全”。一方面,通过网络、电话等线上渠道,及时向管辖范围项目单位传达中央、省、市、区各项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相关文件36份,建立疫情信息每日统计制度,督促做好出入管理、摸排登记、卫生防疫消毒,严防疫情输入、扩散风险;另一方面,及时组织工作人员深入重点项目现场走访调研,了解企业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情况和存在困难,指导落实好防控措施,最大限度帮助企业创造条件复工复产。
此外,盐田区还积极筹集防疫物资,向辖区街道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一线人员捐赠一批消毒药品、消毒水等防疫物资。
光明: 310个项目工地“满员复工”进入快进模式
深圳实验光明学校项目工地,工人们有条不紊地作业。
2月20日开始,光明区各大工程项目陆续按下复工键后,迅速进入复工快进模式。截至2月23日,全区310个工地已复工307个,基本实现“能复尽复”,复工规模接近100%,已返岗总人数21049人,占比76.13%,“满员复工”进入快进模式。
如何平衡好安全复工和防疫这个两难问题,是目前大部分项目工地面临的最棘手问题。早在2月初,光明区就制定了《光明区工程建设领域建筑工地复工指引》《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建设工程复工扩产的专项措施》等政策文件,精简复工材料和流程,紧紧抓住“人”这个关键环节,在严格检查返深人员信息,确保无重点疫区旅居史等前提条件下,加快推动工地复工。
“针对复工过程中的困难,我们灵活采取临时容替等工作机制,对工地管理人员无法到岗的,允许临时指定同等或以上资质人员替代履行相应职责。如科学城启动区项目,因项目安全主任为湖北人无法及时到岗,我们同意指定同资质人员临时替代,保障了项目顺利复工。”光明区住房和建设局工作人员姚志涛介绍,区住建局还指导施工单位合理筹划和科学安排施工工序,在现有工人基础上合理分部开展施工作业,确保工地尽快全面复工。
深圳轨道6号线支线项目工地现场。
记者了解到,针对工地劳务用工不足问题,光明区建立了区劳务用工信息共享平台,重点采集各工地劳务班组信息,协助各总包单位、劳务分包单位联系对接,解决工地用工困难。目前,光明区已包车接回返岗劳务工超3000人。
同时,光明区还组织制定建筑工地防控组和疫后恢复组工作方案,明确了“分工负责、齐抓共管,市区一体、属地服务”的工作机制,各单位、各街道开展“攻坚行动”,全区复工率短短四天内实现了从26% %到98% 的飞跃。
深圳轨道6号线支线项目,医务人员为工人采取样本做核酸检测。
此外,光明区多方筹集紧缺防疫物资,尽可能地保障重点项目需求。目前已累计发放口罩10000余个、电子体温计 94 个、手套 1000 双、免洗消毒液 254 千克,确保特殊时期工地防疫物资的有效供应。
大鹏:核酸检测搬到工地上!复工上岗更安心
核龙线市政化改造工程
截至3月6日,大鹏新区建筑工务署在建项目已复工工程26个,含重大项目13个。为了安全有序推进项目复工,新区建筑工务署坚持党建引领,党员干部下沉一线,“点对点”指导工地将防疫和安全生产“两手抓”;引入“样板引路”管理思路,推动重点工程先行复工,其中在核龙线市政工程、深圳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启动区环坝路市政工程项目部打造疫情防控和项目复工“样板示范点”,并积极在项目上推行“网格化”社区管理,真正做到人防与“技防”相结合,吹响复工复产集结号。
返岗工人分批进行核酸取样检测
为了保障返岗用工安全,自3月6日起,新区建筑工务署陆续组织核龙线市政化改造工程等16个工程约400名近期返岗工人分批进行核酸取样检测,24小时出具检测结果,检测无异常的工人即可正常上岗。按照“政府鼓励、专业支持、企业参与、员工自愿”的原则,本次核酸检测费用将由政府补贴50%、企业负担50%。新区建筑工务署积极鼓励引导参建单位开展核酸检测,给复工加“双保险”。
同时,大鹏新区还积极落实惠企“7+9”政策,对于3月20日前开复工项目的施工单位给予奖励,对于提前返岗工作的人予以补贴,进一步保障企业利润,推动项目复工,增强企业信心。
(深圳新闻网供稿)
编辑 贺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