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不信,广东省个别地市至今没有市级少年宫?
12月20日,广东省青少年社会教育协会发布的2016年度《广东省青少年社会教育发展蓝皮书》指出,广东省青少年社会教育行业的发展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目前全省121个(区)县仅有67个建有(区)县级青少年宫,覆盖率仅为55.4%。粤东西北地区有的县区青少年宫出现有编制无实体的尴尬状况,如韶关南雄、梅州五华;个别地市至今没有市级青少年宫,如肇庆、河源、汕尾、湛江。
蓝皮书还指出,公办青少年社会教育机构所提供的学位数量无法满足家庭需求。全面二胎政策推出后,预计2017、2018年广东省每年新增婴儿数量可达30万,可以预见未来我省青少年社会教育的供需矛盾将逐年加剧。
80%的K12学生至少选择一门培训课程
据蓝皮书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K12阶段学生表示至少选择一门培训课程;一半以上的学生每周接受2小时以上的培训。珠三角地区60%的家庭每年在青少年社会教育中投入超过5000元,其中35%的家庭投入10000元以上,更有近10%的家庭年投入达20000元以上;粤东西北地区家庭年投入在2000元左右。
思维拓展与素质训练等课程受欢迎
在青少年社会教育内容选择上,越来越多家长的传统观念正在转变。蓝皮书指出,家长的选择思路逐渐拓宽,在学校教育补习班和艺术特长班等传统班型选择之外,思维拓展与素质训练(23.59%)、手动技能训练(13.12%)、语言训练(11.63%)等多样性的培训课程也开始受到欢迎。同时,家长看重孩子素质的锻炼与品质的养成,越来越多的家长将“培养孩子的品质”(62.34%)、“学习习惯的提升”(56.09%)与“培养孩子兴趣”(45.23%)作为培训课程选择的目标。此外,在课程与班型的选择上,家长也会更多地将“教学理念”(65.96%)、“教学方法”(59.79%)等因素纳入考虑范围。
标准缺失、行业教师资格无法认定
蓝皮书还发现,广东家长对于社会教育机构的基本信息缺乏统一的获取渠道,只能通过被机构包装与夸大后的商业广告进行了解,在为孩子选择教育机构时处于信息弱势地位。绝大部分机构也未将学生在机构中的学习情况反馈给家长,双方沟通渠道不畅。在调研中,95.76%的家长表示会关注孩子在社会教育机构中的学习情况,但是仅有4.85%的家长表示能够通过“机构反馈”的方式获取信息。
蓝皮书指出,行业缺乏严格的准入门槛,行业教师资格也无法认定。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还隐藏着难以计数的家庭作坊式培训机构,它们完全在监管视线之外。民办青少年社会教育机构没有明确主管部门,缺乏有效监管。无论是教育部门还是工商部门都难以对民办社会教育机构进行统一管理,导致至今行业机构数量、行业从业人数、行业产值等基本数据无法准确统计。
【k12阶段学生】
K12是kindergarten through twelfth grade的简写,是指从幼儿园(Kindergarten,通常5-6岁)到十二年级(grade 12,通常17-18岁),这两个年级是美国、澳大利亚及English Canada的免费教育头尾的两个年纪,此外也可用作对基础教育阶段的通称。
编辑 波塞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