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型商场空间里,由一个个艺术盒子组成的“弃物博物馆”成为焦点。17日,华侨城欢乐海岸盒子艺术空间的两个展览“旁听——回到直觉”“有用无用”艺术展开幕,“弃物博物馆”也正式揭幕。国内外艺术家经过5个月时间利用各种废弃物建成的众多艺术装置,在公众面前亮相。
在“有用无用”展览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户外大型环保艺术装置《红海》。这是艺术家张哲溢率深圳市义工联的志愿者们,耗时5个小时完成的。该装置以2万多块废弃的红砖、瓷勺等来自拆迁废墟中的弃物为材料,用透明鱼线串联,将其编织成一个巨大的红色“海浪”,象征着时代浪潮的来势汹涌。这件艺术品赋予了废砖新的生命,让人们相信,只要行动起来,哪怕是废墟中毫不起眼的石头瓦砾,亦可重新焕发新的光彩。
不同角度的《红海》。
日本编织艺术家力石咲,则在深圳驻地创作了装置作品《同世代的能量、重生的建筑、施工中的城市》。作品中使用的素材多是从深圳居民中征集回来的“无用”的生活用品、以及建筑工地的边角碎料,然后用旧衣服和毛线等加以建构,将他们变得“有用”。
装置作品《同时代的能量、重生的建筑、施工中的城市》。
装置作品《广告时间》。
此外,深圳声音视觉艺术家王诗荟,深圳青年雕塑艺术家杨光,深圳当代艺术家、声音艺术家及国际艺术节策展人沈丕基,以及S-lab跨媒体艺术小组也分别通过新媒体装置、废弃电子元件雕塑、公共事件行为艺术影像装置记录四种不同的形式,创作不同的艺术品,实现弃物的艺术价值,让艺术能够与生活靠得更近。主办方期望通过不同的艺术创作方式,持续强化“零废弃”的意识。
而“旁听——回到直觉”主题展则主张艺术创作由心而生,知行明了。
再生编织计划。
观众与艺术家一起完成“废物利用”。
双展的开幕,也标志着“”2016自然梦想家特别行动——弃物意境”活动圆满收官。自8月起,该活动发起了“零废弃”倡议和建“弃物博物馆”计划,吸引了众多环保艺术家、志愿者、公益热心人士参与。在活动中艺术家携手志愿者创作的作品,都在“弃物博物馆”中进行展示,陪伴深圳市民一起跨年。展览将持续至明年2月。
观众被展览吸引。
见习编辑 王行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