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抗疫战争打响以后,市生态环境局党组迅速反应,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并以党组名义印发文件进行全面部署,发动各单位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把初心写在行动上、把使命落在岗位上,扎扎实实履行抗疫路上的环境监管职责。
局党组领导调研疫情防控工作
党员干部亮剑冲锋,坚决盯紧医疗废物废水处置
医疗废物废水处置是市生态环境局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头戏”。市生态环境局固废处党支部和各管理局党总支部的党员干部积极担当作为,在疫情面前迎难而上,特别是固废监管部门党员干部连续30余天全员上岗,通过编制11个工作指引和7个管理文件,规范了医疗废物投放、收集、贮存、运送、处置、监管全过程管理工作,通过开发医疗废物智慧监管信息系统、每日对医疗废物收运处置进行督查报告以及建立环保监管人员对益盛环保公司(医疗废物处理单位)、医疗机构与集中管理点“一对一”监管服务,实现了益盛环保公司、市第三人民医院、49家发热门诊、95个集中隔离观察点医疗废物处理处置的全过程跟踪管理。1月20日至3月5日,全市收运处置医疗废物1462.16吨,其中高感染性医疗废物411.79吨,医疗机构废水处理站污泥23.21吨,有效确保了医疗废物废水百分之百安全处置,切实做到了不留一桶、不留一克。
检查集中隔离点废物收集和定期消毒情况
水生态环境处党支部针对2月1日市第三人民医院在确诊患者的粪便中检测出病毒RNA阳性的情况,立即组织相关专家开展应对研究,迅速出台《深圳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污水和城镇污水处理强化杀菌消毒工作指引(试行)》,对医疗污水处理设施、疫情发生小区、污水处理厂、分散式处理设施等强化消杀要求,严控排入市政管网的粪大肠菌群指标,同时对“厕所-化粪池-医疗污水处理设施-污水管网-污水处理厂-排放水体”实施全链条管控,确保定点医院、发热门诊、隔离观察点、疫情发生小区等源头消杀一个不漏,确保污水管网、观察井、溢流风险点等中间防控一个不漏,确保医疗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厂、分散式处理设施等末端监管一个不漏,坚决阻断“粪口传播”。
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支队党总支部迅速成立10个“党员先锋督查队”,以“防疫工作状态”对全市100多个医疗机构和医学观察点开展疫情防控督导检查,党员干部主动请缨冲在防疫一线,对存在问题的医疗机构和观察点实施“一对一”、“点对点”跟踪督办。截至3月5日,执法支队督查队累计出动675人次,督导检查医疗机构和医学观察点225家次。
党员先锋队赴一线督导检查
党员干部全情奋战,聚力坚守环境监测一线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顶梁柱”和“生命线”,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环境数据支持。环境监测中心站和生态环境监测站党总支部从春节前至今一直坚守一线,坚持24小时不间断应急值守,并推出一系列疫情期间环境监测措施。对全市14个国控、省控和59个“一街一站”空气自动监测站和9座水质自动站进行现场检查;为防止疫情的次生灾害对饮用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对深圳市28家水库监测频次由每月一次调整为一周三次,同步增加对水库生物毒性的在线、手工双重监测,对19条水源地重要入库支流进行一周三次加密监测,对全市38家水质净化厂外排口开展疫期特征指标监测,对全市7家垃圾发电厂废气进行监测,对38家水质净化厂和79家医疗机构在线监测审核,每日一报,每日一警,为疫情处置切断“二次污染”提供了保障。
监测人员加大水库样本采集频次
党员干部靠前服务,有力有效助力复工复产
市生态环境局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审批综合处党支部坚持为民服务理念,发布《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服务助力企业复工复产若干措施的通知》,从优化排污许可办理流程、加强应急工程环评审批服务等方面,切实解决企业因疫情面临的实际困难;在应急工程环评审批服务方面,提出对国家和地方认定急需的疫情防控应急工程建设项目开通“绿色通道”,允许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先行开工建设,并对在疫情结束后仍须使用的应急工程实施备案。优化办事流程,提出行政服务“不见面”审批。目前,我局申请行政许可服务事项全部实施“无纸化”全程网办,企事业单位不需要前往行政服务大厅办理,即可收取办理结果。
见习编辑 朱恒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