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一线上的“铿锵玫瑰”!深圳市直机关妇女党员干部绽放“她”力量

读特记者 杨丽萍 通讯员 戴兵威
2020-03-06 17:58
摘要

连日来,她不仅承担了疫情防控期间大企业纳税服务相关的各项文件起草和文字宣传工作,也是科室临时成立的防疫税宣小组的重要一员

她们是母亲,是妻子,是女儿,也是女战士......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深圳市直机关广大妇女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化身“铿锵玫瑰”,在战疫一线绽放“她”力量。

王岭:打造疫情信息公开的“深圳样本”

王岭,市卫生健康委宣传处负责人,党龄26年。为满足民众对信息透明的渴望,作为向公众发布疫情信息的实际操作者,王岭摸准了公众舆情的脉搏,积极打造疫情信息公开的“深圳样本”。

深圳首先争取到副省级城市发布病例个案的许可,逐一公布所有确诊病例的个案详情;为推动“群防群控”的落实,又在不暴露患者隐私的前提下,效仿香港疫情信息发布,向公众公开确诊病例活动过的小区或场所249个,成为内地公共卫生史上的一次突破,并被全国多个城市仿效,得到了国家、省相关部门和法律界的认可,也获得了世卫考察组专家的点赞。

与此同时,她组织重大舆情信息发布,及时回应网络舆情,保证了公众知情权;她组织引导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宣传队伍和相关新闻媒体,及时协调制作“一图读懂”海报、动漫、视频等作品,以“说人话”“接地气”的形式,让“新冠”科普信息深入人心。深圳卫健委官微“深小卫”成为深圳疫情期间信息发布、舆情公开和科普宣传的重要平台,单篇最高阅读量达到523万,10万+以上作品达164篇。

张惠敏:保障“在线教学”的排头兵

张惠敏,深圳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主任。作为技术专家,她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有着敏锐的直觉。早在1月下旬,她开始组织精干力量进行摸底调研,搜集整理课程资源,做好前期准备。春节期间,她提前从外地回深,大年初三开始带领团队,日以继夜投入到方案设计、技术演练、资源更新和数据分析工作中,完成4个版本技术指引、2万名教师培训、 213个问题问答集修订等。出台“一校一策”的政策指引,建设市级平台托底,开展全市培训,组建“空中课堂”优质资源平台。短短两周时间,全市600多所学校的220万师生开启了在线开学或家庭教育指导,用户规模和质量居全国前列,深圳最终成为国内率先依托“互联网+”,实现“停课不停学”全覆盖的城市,为疫情防控、师生稳定作出积极贡献,得到教育部充分肯定和推广。

董景旗:主动请缨的女子铁骑

董景旗,深圳市交通警察局机动训练大队女子铁骑队的一员,主要从事路面一线工作,日常巡逻以及辅助查处交通违法。

疫情暴发之初,根据大队的勤务安排并没有安排女子铁骑参与一线检测点值守,她主动请缨,要求去一线,并被安排到车流量比较大的广深高速宝安出口。

为了确保“不漏一车”,她主要负责使用“深眼”系统对入深车辆全面扫描,对重点车进行筛查,一站就是8个小时,经常会腰酸腿疼。2月10日,她被选中加入深圳交警防疫检查突击队,期间,她不怕苦不怕累,积极投身到各个高速口的防疫检查工作,努力守好深圳的每一道门,充分发扬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朱美玉:“我是党员,我先上”

朱美玉,深圳市养老护理院医护部护理组长,负责一个单元22名长者的生活照料服务。受疫情影响,养老护理院根据深圳市民政局要求在大年初一实施了紧急封院。

事出紧急,面对密集的防控措施,护理工作量陡增,关键时刻,朱美玉勇敢地站出来,她说“我是党员我先上”,毅然扛起三个护理单元共59名长者的管理职责。由于封院期间不再组织集体活动,长者们吃饭、看电视和特定活动都只能集中在房间内进行,对此有些长者很不适应,心理上存在抵触情绪,也有恐慌的,朱美玉敏感地察觉到长者的心理变化并主动耐心地进行疏通引导,用她专业的医护知识和对长者儿女般的爱心,一一化解了他们的焦虑和畏惧。

徐丹:值守在交通线上的动人色彩

徐丹,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南山管理局设施管理科科长,疫情当前,她爱人作为南山医院医生早已奋战在抗疫一线。

大年初三接到返岗通知,19年党龄的她立即将家中2名幼儿交给老人照顾,主动请缨,奔赴一线工作。连续30多天来,她值守党员先锋岗,坚守在广深高速南头防疫检查点一线。她带领养护队伍加班加点在防疫点沿线安装各类检疫指引牌、新建轮廓标、安装铁马胶马等交通设施,为防疫检查点做好硬件保障;作为防疫检查点临时党支部委员,她主动协调公安、交警、城管等7个部门共300多人24小时三班倒的防疫检查工作。

截至3月4日,她所在检查点共检查车辆372020台、司乘人员700817人次。她在检查点听到群众说得最多也最让她欣慰的一句话是“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是共产党员”。

王一平:倾情市场保障的“铿锵玫瑰”

深圳市市场监管局人事处副处长。她原计划春节回老家看望年迈的父母,疫情之下果断退票、放弃行程,年初二接到指令后便立即返岗,落实组织保障工作。

为做好“菜篮子”保障这个重大民生问题,春节伊始,她协调11个处室组成“市场供应摸查组”,以“四不两直”形式分赴全市11个辖区300多家商场、超市和集贸市场摸底调查,掌握我市“菜篮子”供应情况,为后续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她先后16次印发抽调人员通知,抽调、调整108人到系统内外参与疫情防控保障工作,协调69名工作人员成立23个工作组,到全市45家重点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专班驻厂,有力推进了我市疫情防控物资保障工作。

余海蓉:抗疫一线的记录者

深圳特区报民生新闻部负责人。民生新闻部是该报负责疫情报道的主力部队之一,工作量非常大。

余海蓉每天既要值班,负责部门稿件策划、组织、审稿,还要带着年轻记者一起写稿,经常从一大早忙到深夜,饭都来不及吃。余海蓉带领两名女记者不惧危险、勇挑重担,深入市三医院、疾控、急救等一线部门,及时发布疫情、防控措施等权威报道,积极采访专家进行科普报道,深入采访一线医务人员的感人事迹。其中,《出院!深圳首批2名“新型肺炎”患者痊愈》《年三十,他们坚守在火线上》《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袁国勇院士呼吁戴口罩,“研究证实确能防新冠病毒感染!”》等一批全媒体产品阅读量高、影响力大。

林林:战“役”中的巾帼担当

林林,深圳海关卫生检疫信息化建设的核心骨干成员之一,一直奋战在口岸一线,承担重点旅客及疑似病例排查工作。

1月26日,“歌诗达·威尼斯”号邮轮停靠蛇口太子港邮轮码头,船上有旅客和船员6000多人,其中来自疫情重点地区的旅客400多人。1月25日,林林主动报名党员先锋卫检专家组,并作为专家组成员参与蛇口邮轮事件处置方案讨论至次日凌晨1点;次日早上6:30她再次赶到蛇口码头,主动参与6000多份健康申明卡审核工作。连体防护服、口罩、手套、护目镜,全身上下像裹了保鲜膜一样,密不透风,一身制服常常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护目镜蒙上了水汽,林林只能透过边缘的狭小缝隙看清健康申明卡。

蔡佳红:大企业纳税服务的贴心人

蔡佳红,深圳市税务局第一税务分局(大企业局)科员。疫情发生后,她和同事们在第一时间开启了“非接触式”大企业税收服务,通过微信联络群、公邮、电话沟通等多种远程方式,引导大企业线上办税,了解千户集团受疫情影响情况、复工情况以及纳税服务需求,“不见面”服务企业100余次。

连日来,她不仅承担了疫情防控期间大企业纳税服务相关的各项文件起草和文字宣传工作,也是科室临时成立的防疫税宣小组的重要一员。这段时间,她和小伙伴们持续关注和梳理防疫税收优惠政策,策划推出“一企说税—疫情防控”创新远程服务并录制语音课堂,编发《税说新语》《抗疫税收热点问答》线上定向推送至大企业,帮助大企业准确掌握和及时适用各项税收政策,克服疫情影响,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一份巾帼税务力量。

编辑 李林夕

(作者:读特记者 杨丽萍 通讯员 戴兵威)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