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广东海龙珠海基地,吊装作业日夜不息,短短12天时间,一座7层满足永久建筑结构的样板楼拔地而起。这是中国建筑国际集团旗下中建海龙组装合成建筑法(又称模块化集成建筑,Modular Integrated Construction,简称MiC)的又一次实战突破。
据了解,近日,在广东海龙珠海基地,凭借新型装配式工厂自动化生产,变高空作业为平面流水作业,3天之内完成128个单元生产,12天内建成了7层MiC样板楼,工期比传统钢结构方式减少40%,创造快速建造的新记录。
MiC 是指把建筑拆分为一个个立体的空间单元,每个空间单元的装修、水暖、机电等工序都一次性在工厂内完成,施工现场仅需要把每个单元像“搭积木”一样简单组装起来,即可完成整个项目的建设。其十分符合绿色发展建造理念,节在施工过程中材料浪费减少约25%,同时赋能“碳中和”、“碳达峰”,还具备可拆卸重复使用的产品属性,在特定的应急项目(如临时医院等)的使用周期结束后,可拆卸运送至其他地方,组装成新的应急设施,避免建筑材料浪费,也能快速恢复土地的循环利用。
“工业化”生产也离不开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中建海龙大力推动数字化战略,从设计端到生产端,包括设备和供应链体系全部打通。未来,中建海龙致力于将MiC所需要的结构和装修材料都通过自动化手段生产,仅依托少量人力进行最终安装,旨在打造建筑领域全流程生产线,实现高度自动化生产。
科技研发能力,是中建海龙进军组装合成建筑的内驱力。依托集团和中建海龙在建筑工业化领域的平台资源优势和在装配式建筑领域的深厚积累,中建海龙建筑科技研究院以装配式建筑的“建筑设计”与“科技研发”为主要发展方向,致力于打造以设计为主导、创新为驱动、研发为基础的新型建筑工业化特色的科技型综合服务团队。
凭借领先的研发实力,中建海龙目前已累计完成港澳、内地超过200个装配式项目的设计工作,建筑面积超过2,500万平方米,涉及公营房屋、公租房项目、房地产项目、公共建筑、隧道桥梁等多个领域。
北大屿山医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
2020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3部委联合发文,推进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加快建造方式转变,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MiC是目前“智能建造”最适合的载体,是顺应国际潮流、提升我国建筑业国际竞争力、由建筑大国向建筑强国转变的有力抓手。中建海龙相关负责人介绍说,MiC是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在防疫抗疫等领域已经得到应用和肯定,下一步,中建海龙将基于国家“双碳战略”,依托海龙在相关领域的经验积累,为行业转型升级持续贡献力量。
(原标题《高精度,超快速 !模块化集成建筑开启建筑工业化新一轮革命》)